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作者】 李维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议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乡落飞戛小学 李维科

 

  毛主席说过,人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每个健康的孩子生下来都是第一声啼哭。没有那个人一生下来就会成为作家。万丈高楼从地起。小学低年级打好口头作文的基础。尤如高楼大厦打好基础,基础打牢了,才有培养未来作家的可能性。近几年在教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些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害怕写作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们不妨以说的训练带动写的训练,以说促写。下面就谈谈低年级口头作文训练的途径、方法。
  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搜集积累材料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因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积累。
  (一)积累语言素材
  1.书籍积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是口头作文的基础。为了让学生乐于积累,我除了让学生在语文书中吸取营养外,还尝试其它书籍积累:(1)低年级学生着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可以为他们选择绘本读物、拼音读物和漫画故事(如《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让他们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和知识丛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
  2.电视、电脑积累。指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有选择地看一些健康的、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七巧板》以及各种动画片。定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课外作业,增加他们的知识量,学生说话时就会“胸有成竹”。
  3.校园、家庭、社会宣传媒体的积累
  (1)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名人名言、板报宣传等方面进行记录、摘抄。(2)在家中或在邻居附近听听人们的交谈,记一记每个人说话的特点。(3)利用外出的机会,记录印象深刻的事物、风土人情等,增长见闻。
  (二)积累生活体验
  1.培养学生学会捕捉自己的所见所闻
  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它们。如:一年四季的景色、使用的家具、田间的庄稼、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当学生观察完后,他们很想说出自己的所看、所见、所做、所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积累的词语,及新学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2.身临其境,体验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应经常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例如,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在不同季节到来之际,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有什么感觉),看一看(看到什么),想一想(明白了什么),说一说(有什么收获)……此外,还可利用一些时间,让同学上讲台“发布新闻”等,讲他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有趣事、新鲜事,情到深处还可以演一演,或者小品,或者歌舞等,评评谁讲的、演的最精彩,然后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说出来,并说出你的感想。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说的积极性,学生不仅言之有物,说话时更能“文思泉涌”。
  二、利用多种技巧,培养学生说口头作文的能力
  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爱说作文的兴趣。教师应竭力为他们创设各种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心”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总的理念是练于课堂,践于实践。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口头作文的指导,交给方法,在课外的生活中拓展口头作文训练,培植、锻炼口头作文的能力。
  (一)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主动力,只要对事物产生兴趣,效果会事半功倍。这个道理在低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教学上有异曲同工的作用。而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大多数小学生是难以长久保持的(就像我们平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由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要保持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力,有赖于教师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使材料、教师、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情趣生活。
  1.音画为媒,激起兴趣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不妨尝试“音画为媒”的方式:有时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有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爱的人或物,比比谁会想到画得最像,并将你画的内容说下来,学生就会主动去观察、查阅,口头作文的时候,自然是落笔生花。
  2.角色表演引入口头作文教学
  儿童的想象能力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十分活跃,加上小学教材中有许多适合表演的文章,教师应好好地利用它们,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施展他们表演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不但可升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标新立异的再创能力。
  (二)巧用“点拨”,练说出无限想象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说、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运用好教材中的金钥匙
  新教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每一个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的练习,犹如一把把金钥匙。它们从生活出发,循序渐进,形成系列,把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归纳起来,交给学生。孩子掌握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2.想想与事物有关的内容
  在学习某一事物时,可以随意地去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情。
  三、几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1、在识字教学中训练
  低年级学生认识简单、理解能力也十分肤浅,教学中老师除了让他们读准字音,用字组词;再用词说话外,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训练说话,为实现低年级写作的训练打下基础。例:教学生字“虾”,组词可组成“小虾”。小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动物,学生用它来说话就比较容易。开始可以让学生想:“小虾生活在哪里?怎样运动?你喜欢它吗?”学生把每个问题回答后再让他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想:“除了刚才说的,谁还能说出有关‘小虾’的哪些句子,看谁说得不但好而且与其他同学的不一样。”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字、词、句的关系,还让学生把学到的字、词用到了日常生活里的见闻中。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为今后写话打下了基础。
  2、结合教材插图训练
  低年级教材中配有许多色彩鲜艳、逼真美丽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交内容,作文时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概念。看图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他们先看后说,先观察清晰的事物,也就是先主后次、先人后景、先中间后周围的方法。
  3、带学生实际观察周围事物训练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只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带学生观察周围的一些事物,让学生根据所见、所想来说话,让他们见什么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对口头作文的认真研讨是必要的,口语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效的,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环节,经过“细水长流”的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交际能力锻炼,我们的学生必将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以较好的提高。我们都知道“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得好。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千万不能忽视低年级的口头作文训练。只有在教学中大胆探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我们的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6/3/22 16:38:33
  • 【点击频次】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