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根据教材、学生的差异科学地设计问题

 

【作者】 丘永忠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根据教材、学生的差异科学地设计问题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月垌小学 丘永忠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真正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微薄之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关键词】 学生差异;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精心设计,服务学生
  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这不仅仅是课程设计的理念,更应该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研究学生的基础。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设计教学就是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就是关注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基于这个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作如下改进。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重点是“备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在教学前首先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可能遇到的困难……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实现智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虽然教师不可能完全估计学生身上所有的“可能”,但关注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敢于超越具体的每一节课的限制。科的整合结构、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考虑,对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潜在价值先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而后在这一基本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从章节到单一的课,进行有层次的教学设计。
  最后,教学设计中还留有空间,以便进行课前二度设计、记录课堂动态变化、以及课后“再设计”。我们要随着学生每一天的进步与变化调整早已设计好的教学。
  二、有效互动,提升质量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都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强调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却可以发现,教师仍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才不会总是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已有的教学设计上,而是努力地倾听学生,关注他们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才不会把学生装在课堂上的活动看成是对教师的回应而是看作是对学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生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评价,张扬个性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性作用,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必须在评价上运用多把尺子,注意分层落实。让学生多样化发展。新课程主张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在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首先,在课堂上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不能直接加以否定或指责,而要通过先对其他同学意见的肯定,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再肯定其在其它方面的优点,激发其学习的信心。这样,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
  其次,教师应抓好对知识、能力的单元形成性评价,并着重抓好单元测试后的分层次教学。对尚未达标的学生实施成功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延拓教学。
  四、深入反思,促进发展
  实施新课程三年来,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重构——再实践——再反思”。课堂上出了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自己应担什么责任,学生需要什么,我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课堂上有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没有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教师在备课组内一起研计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估计学生可能的想法,共同反思,逐步提高。
  其次,不断改进评课标准,在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执教者,有无关注学生、课堂有无资源生成、有无互动产生、学生是否提出了问题,能否重构等。
  最后,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重要有一项:课后反思。教师将反思重构活动化为每天必做的功课,通过反思教师不但明白了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让他们领悟了如何反思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故事。
  新课程的教学经历使教师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特异的人的发展!课前我们慎重设计,重视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多地想好教学方案;新课改带来了新课堂,新课堂的教师变了,新课堂的学生变了,新课堂的关注点也变了。新课改为新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可以坚信,只要能够不断反思提升,不断追求突破,课改研究之路就会越走越宽,教师们的步履也会越坚定。

 

  • 【发布时间】2016/3/24 16:07:09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