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田厂小学 袁冬珍
【摘 要】 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复习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我知识体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整理;复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教学往往是分册、分散出现。因此,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好数学复习课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复习课的目的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上好整理和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复习课的意义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学生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要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二)、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学知识,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沟通,把平时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逐渐形成认知结构。
2.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巩固的目的。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3.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与仔细计算书写整洁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二、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那么学生学习时觉得特别轻松、愉快。
例如,我在复习圆的周长时,首先创设教师上街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看老师都买了什么(用课件展示),学生特别感兴趣,积极观察并思考老师所买物品的共性。又如复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借创设商店开业一起去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购物中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其次,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通过复习,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
四、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重要摸底方法之一。我在上复习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把握较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安排练习,从而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
1.?用好教材各单元和期末的复习,各单元后和全册后都有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的练习。如: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三部分,这些是精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要充分用好这些习题、发挥好习题的多种功能,尽量不要补充雷同的习题,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2.适当补充一些针对性练习?
复习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补充一些教材不足的习题,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
教材上的练习题多数是普遍性的、基础性的习题,我们老师还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复习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平实做的可以一带而过,容易出错的则应从多方面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复习时,因为受一年级以来较长时间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的负迁移的影响,对没有括号,有乘法和加、减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而且乘、除法在后面的两步混合算题,我班学生很容易弄错运算顺序,特别是当数字凑巧时,这种错误更容易出现,如:
(1)8+8÷4 (2)40-10÷5
=16÷4 =30÷5
=4 =6
上面的情况,再叫学生到老师身边来问应怎么做时,他们却又能正确回答了。这说明我班学生对这种题容易疏忽,容易出错。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熟悉、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平时作业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练习题。
五、注重拓展延伸,注重“延”
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安排如下一道开放题,“李阿姨于2006年6月20日将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5年,可今天(2009年6月20日)李阿姨的丈夫突然病重住院,急需5000元钱交住院费,可银行规定,定期存款不到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李阿姨该怎么办?”
总之,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彻底摒弃“应试”观念,走出复习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取得实效。
- 【发布时间】2016/3/24 16:43:27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