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谈小学生的辩论会
【关键词】 ;
【正文】
一、理解辩论会,确立自己的观点
1、理解辩论会
理解辩论会,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辩论会是: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面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最终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获取新知的目的。辩论时,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也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辩论会不是吵架,要注意规范的语言,辩论不仅要讲“理”,而且要讲“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
2、确立自己的观点
要让学生在理解辩论会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要表明自己持的是什么观点。如:“开卷是否有益”,要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辩论,首先要双方确立各自的观点,即是“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又如:要针对“有了计算机,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这一观点进行辩论,就必须确立“要”与“不要”的观点。学生确立了自己的观点,才能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因而,确立自己明确的观点是辩论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在确立观点的同时,要注意适时挑起话题,营造辩论氛围,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让他们有感而发,才能为辩论奠定基础。
二、营造辩论氛围并搜集、整理有依据的材料
1、营造辩论氛围,激发辩论欲望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辩论氛围,激发学生的辩论欲望呢?首先要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获得论证观点的依据。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增强集体意识。
其次学生要有发言的材料,也就是论据;有了论据,学生才会迫不及待地要发言,激发了学生的辩论欲望。这样,就需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搜集材料的时间。我在“开卷是否有益”的课堂上,指导学生确立观点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持“开卷有益”观点的学生几乎是持“开卷未必有益”的10倍。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意料之中,其原因就在于,“开卷有益”的依据于学生来说几乎无处不在,而“开卷未必有益”较之更为抽象。这样一来,教师应当适时挑起话题,提醒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开卷未必益”的论据,如:看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看书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适当的提示,会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掘新的依据,这样不仅令正、反观点的材料充分,而且还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不失为营造辩论氛围的一个方法。
2、搜集、整理有根据的材料
学生有了辩论的意识和和欲望就会积极地搜集符合自己观点的材料,搜集材料的途径有很多,生活中,学习的过程中,电视上,课外读物上等。搜集材料时可以将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搜集完材料后要和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相互交流意见,将大家所搜集到的材料集成、筛选,同心协力地整理以达成共识,适当分配任务,推选辩论的主要代表,为辩论时做好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辩论中发挥得自如。
三、辩论时抓住对方的漏洞及时反驳
1、发言时清楚有条理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当然就是辩论了。辩论时要注意将自己的观点清楚有条理地阐述出来,做到谈吐清楚,言之有据,言行举指大方得体,自始自终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的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强有力的论据外,最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发言时镇静自若的心态。
2、要随机应变、灵活反驳
辩论的过程中,要懂得随机应变。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要根据对方提出的论
据,适当而及时地发表自己有力的论据,同时要懂得随机应变,提出能有力回驳对方论据的论据。因此说辩论可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抓住漏洞的先决条件是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因此,辩论会既要发言也要倾听,抓住对方发言时所出现的漏洞,及时地依靠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这是个时机问题,及时的反驳才能体现论据的最佳作用。我在“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课堂中有过这样的精彩片断:
正方:“……多看电视可以让小学生吸取丰富的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外国文化……”
反方:“……电视内容太庞杂,小学生鉴别力低,有些内容如打杀、色情等易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又如在“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中有过这样的片断:
正方:有了电脑,还需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因为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是一门艺术。
反方:有了电脑,不要花功夫练习写字,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扬长避短。
再精密的观点也会有漏洞或不足之处的,提醒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驳。因而就要仔细倾听对方的观点。所以辩论时除了将自己的观点论据说清楚外,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以便掌握最佳的反驳时刻。
四、谈心得体会,总结经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完成了一次获取新知的活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体会与经验。辩论会结束后应适当留给学生谈谈心得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总结经验,说说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到的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独立组织能力和集体意识。
值得留意的是,我们在辩论中还可以自然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辩论的反应上,因此说辩论会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让学生体会中明白,辩论会不是单纯的肯定和否定,而是集合辩论过程中的一切共识,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获取新知的目的。比如:不是说小学生不能看电视,或只能看电视,而是要适当地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电视节目。再如“开卷是否有益”,不是简单的“有益”或“无益”,而是要在辩论中获得共识,读书要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书,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书;同时还需要注意用眼卫生等。要让学生在辩论中集合双方提出的所有有益的观点,避免学生在辩论中片面地肯定自己的观点而否定对方的观点。
学生在辩论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培养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总结了经验,我们的活动就成功了。
初谈小学生的辩论会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吴春英
小学生辩论会可以说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升华。辩论会浓缩了日常交际中的所有精华,比如发言技巧、思维反应和应变能力等。同时也达到了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培养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下面归类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辩论会,确立自己的观点
1、理解辩论会
理解辩论会,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辩论会是: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面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最终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获取新知的目的。辩论时,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也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辩论会不是吵架,要注意规范的语言,辩论不仅要讲“理”,而且要讲“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
2、确立自己的观点
要让学生在理解辩论会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要表明自己持的是什么观点。如:“开卷是否有益”,要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辩论,首先要双方确立各自的观点,即是“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又如:要针对“有了计算机,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这一观点进行辩论,就必须确立“要”与“不要”的观点。学生确立了自己的观点,才能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因而,确立自己明确的观点是辩论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在确立观点的同时,要注意适时挑起话题,营造辩论氛围,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让他们有感而发,才能为辩论奠定基础。
二、营造辩论氛围并搜集、整理有依据的材料
1、营造辩论氛围,激发辩论欲望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辩论氛围,激发学生的辩论欲望呢?首先要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获得论证观点的依据。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增强集体意识。
其次学生要有发言的材料,也就是论据;有了论据,学生才会迫不及待地要发言,激发了学生的辩论欲望。这样,就需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搜集材料的时间。我在“开卷是否有益”的课堂上,指导学生确立观点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持“开卷有益”观点的学生几乎是持“开卷未必有益”的10倍。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意料之中,其原因就在于,“开卷有益”的依据于学生来说几乎无处不在,而“开卷未必有益”较之更为抽象。这样一来,教师应当适时挑起话题,提醒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开卷未必益”的论据,如:看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看书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适当的提示,会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掘新的依据,这样不仅令正、反观点的材料充分,而且还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不失为营造辩论氛围的一个方法。
2、搜集、整理有根据的材料
学生有了辩论的意识和和欲望就会积极地搜集符合自己观点的材料,搜集材料的途径有很多,生活中,学习的过程中,电视上,课外读物上等。搜集材料时可以将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搜集完材料后要和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相互交流意见,将大家所搜集到的材料集成、筛选,同心协力地整理以达成共识,适当分配任务,推选辩论的主要代表,为辩论时做好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辩论中发挥得自如。
三、辩论时抓住对方的漏洞及时反驳
1、发言时清楚有条理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当然就是辩论了。辩论时要注意将自己的观点清楚有条理地阐述出来,做到谈吐清楚,言之有据,言行举指大方得体,自始自终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的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强有力的论据外,最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发言时镇静自若的心态。
2、要随机应变、灵活反驳
辩论的过程中,要懂得随机应变。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要根据对方提出的论
据,适当而及时地发表自己有力的论据,同时要懂得随机应变,提出能有力回驳对方论据的论据。因此说辩论可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抓住漏洞的先决条件是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因此,辩论会既要发言也要倾听,抓住对方发言时所出现的漏洞,及时地依靠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这是个时机问题,及时的反驳才能体现论据的最佳作用。我在“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课堂中有过这样的精彩片断:
正方:“……多看电视可以让小学生吸取丰富的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外国文化……”
反方:“……电视内容太庞杂,小学生鉴别力低,有些内容如打杀、色情等易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又如在“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中有过这样的片断:
正方:有了电脑,还需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因为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是一门艺术。
反方:有了电脑,不要花功夫练习写字,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扬长避短。
再精密的观点也会有漏洞或不足之处的,提醒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驳。因而就要仔细倾听对方的观点。所以辩论时除了将自己的观点论据说清楚外,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以便掌握最佳的反驳时刻。
四、谈心得体会,总结经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完成了一次获取新知的活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体会与经验。辩论会结束后应适当留给学生谈谈心得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总结经验,说说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到的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独立组织能力和集体意识。
值得留意的是,我们在辩论中还可以自然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辩论的反应上,因此说辩论会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让学生体会中明白,辩论会不是单纯的肯定和否定,而是集合辩论过程中的一切共识,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获取新知的目的。比如:不是说小学生不能看电视,或只能看电视,而是要适当地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电视节目。再如“开卷是否有益”,不是简单的“有益”或“无益”,而是要在辩论中获得共识,读书要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书,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书;同时还需要注意用眼卫生等。要让学生在辩论中集合双方提出的所有有益的观点,避免学生在辩论中片面地肯定自己的观点而否定对方的观点。
学生在辩论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培养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总结了经验,我们的活动就成功了。
- 【发布时间】2016/3/24 16:44:46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