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 钟承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充美育才学校 钟承洲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而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不可忽视,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平时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另外,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二、注重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三、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
  四、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作文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
  如此一来,学生在作文中有可以做到有话讲,有事写,有感悟。这样就可以写成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了。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好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6/3/24 16:47:43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