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研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学习方法

 

【作者】 陈铬琴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研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学习方法

 

广西省灵山县新圩镇沙路小学 陈铬琴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方法、兴趣,自信心等问题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兴趣;自信心;良好习惯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键.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要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数学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这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下面从几点探讨:
  一、创设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1.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2.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和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教学生学习“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侯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再讲“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的使学生认识了钟表,了解了小时、分、秒这些时间概念,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而然的就高涨起来了。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分钟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2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怍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在进行薪课时.或是在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能立即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自动手做—做、画—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不仅赶走了学生的那些倦怠情绪,而且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积极性,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好,特别是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发挥图示作用,重视直观教学,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的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教学知识。如教师在讲“分数乘法”的概念时.可引导学生画出网格图示,从图示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还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6.通过实践操作、课堂练习,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迈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很容器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差。而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2/3、5/8、7/12,9/16等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的积极性就能高涨,兴趣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等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采取因材施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后进生不是天生就有的,根据其产生的不同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转变措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当你在教学过程中看到了学生存在学习跟不上的情况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这个学生学习跟不上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疏导。转变在思想上不过关的学生,我用“攻心”术。
  1.对数学老师不满而对数学也产生排斥心理的学生,要多与其沟通,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伤害—个人可能很容易,而转变—个人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应本着善意与关爱的态度与学生沟通。遇到问题,不要进行生硬的批评,而是要看到他优秀的—面,并从情感上于以关心,让他消除敌对情绪,从而建立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
  2.对从小就对数学厌学的学生,先了解他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成因是什么,再了解他的其它学科的学习情况。如果他仅是单科不好,那么可以从他优异的科目入手,寻找他在这—科上成功的原因,利用牵引法,使其将好的方法移植于数学学科中。
  3.学生因其它原因而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这往往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他以关心,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课佘多和其家长进行沟通,跟家长讲明,强压的方式只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在问题前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以智慧的方式进行引导,不要一味的进行强压。
  4.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难题,这个时候有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使学习的热情大打折扣,从而产生厌学,学习的情绪也一落千丈。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首先对他的要求不要过高,让他多复习基础知识的学习,由此先找回自信,慢慢再引导他进行深入的学习。
  5.单纯的只是因为懒惰,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学生目的的学生,常常是最容易转变的。教师只要与其耐心沟通,并从点滴处发现其优点,积极地给予表扬,以充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绩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些关注,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多寻找其背后的原因,以帮助后进生走出学习的困境,让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解放,茌学习上找回自信。另外,教师应在学习方法上多指引,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如能在轻松、愉快心情下学到数学知识,又怎么会有厌学的现象呢?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能转化好后进生,对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等造成的。因此教师耍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弓手析问题、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对于在学习上很勤奋而又没有学好数学的学生,首先弄清楚是属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是方法错误;如果是智力问题,就不要对他要求过高,应以鼓励为主;如果是方法上存在问题,应在听课、做作业、理解等方面多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5.对某个或某种数学知识学不好的学生,也不应忽略,这种学生往往因为这个原因就变成了后进生,所以在他们学习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多辅导、多鼓励、多谅解。
  6.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认为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克服厌学现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叶老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的习惯有助于巩固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笔者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的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低年级教材里的东西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这样指导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这对于低高年级都很重要,先教孩子们认真写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然后再规范书写数字、答题,以至于以后计算的准确,精确,有的同学不注重书写,只图快,不准确,是学数学最要不得的。
  总之,教师要想把抽象性强的数学教好,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地把抽象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形象化,才能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学习效率得到迅速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6/3/24 16:48:28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