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创设快乐课堂,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作者】 黄杰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设快乐课堂,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广西陆川县古城镇陆因小学 黄杰有

  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如何,学到多少知识,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尽管大家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讲究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们在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经验。
  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乐于选择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至于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那都是教师的权利,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学生因为老师的需要而学习,学习就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和一切服从教师的错误倾向,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乐于探索
  综观平时课堂教学,教师惟恐教学任务不能得以完成,学生的研究不如自己讲得精,要省时种种想法,使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仍为教师所拥有,教师讲仍占有主要地位,而不愿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问你会求什么?学生口答周长、面积。然后教师画出一个圆,标出半径为4厘米。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会求什么呢?学生都说能求出周长。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还可能可以求什么?学生疑惑的猜想:还可能求面积?教师让学生拿出练习纸上的圆进行小组自主探索,教师说:“可以看书,但老师更欣赏不看书自己思考研究的同学。”学生本来想翻书的手又缩了回来,开始商量、或独立思考、或动手尝试……过了4,5分时间,有学生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剪开拼成了这样的图形,估计面积大概是60厘米2左右”,有学生评价说:“不够精确。”又过了2分,有学生说:“我剪成了四等份,拼成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我估计面积比60厘米2小”。有小组说“我们剪成了8等份,拼成的更像平行四边形了”……教师引导:“如果继续剪拼下去,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都发现,剪很多份就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半径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确实,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不仅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欢欣。
  三、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孩子,让孩子乐于体验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学习“小数乘除法”中,有这样一组练习题:
  4.8÷0.1       4.8×10
  5.4×0.1       5.4÷10
  2.6×0.5       2.6÷2
  3.2÷0.5       3.2×2
  1.5÷0.25      1.5×4
  8×0.25        8÷4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与老师进行比赛,学生纷纷选择第二列,因为与整数相乘、除算得快。比赛开始,师生同时结束,学生对教师赞叹不已。师生校对结果,前后两组结果一样,学生非常惊讶,重新算了算,还是一样,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开始自发讨论、研究、寻求计算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规律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
  四、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孩子,让孩子乐于实践
  有调查显示,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中,有75%是亲身经历获得的。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验证,在经历中感悟、理解和自主建构。
  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的方法后,安排了“超市购物”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调查了解了部分商品的价格、学生对某些商品的喜爱程度,并由学生以小组6~8人为单位自办小小超市,小组准备好各种超市必需品(如零钱、方便袋、计算器等等),在课堂中开展超市实地购物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特长,进行合理分工。课上,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运算进行估算、口算、笔算,并设计合理的购买方案。在这学习的空间中,学生不仅仅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情感、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谈了当超市经理、收银员、营业员的体会,还对社会上的超市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在宽松的空间中,在数学实践中获得了综合的发展。
  五、把学习的方式还给孩子,让孩子乐于共享
  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争辩,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组的组合上,没有必要指派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选择汇报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成员在民主平等的合作中坦诚相见,合作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感情,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让学生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合作与讨论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从学生的发展来说,创设快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野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脉搏,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

  • 【发布时间】2016/4/6 17:21:41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