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完玛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南木娄小学 完玛草

  【摘 要】 小学藏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阅读是学习藏语的重要途径。不断积累语言因素,扩大操练面,激发藏语兴趣,养成藏语阅读习惯。
  【关键词】 小学阅读教学;激发藏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读”是任何语言教学中任何阶段都需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教板教材的编写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三、四年级到五、六年级阅读题材由浅入深,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阅读存在畏惧心理,认为这是一项很难的学习任务。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局限所致。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受先天的影响,但更多地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培养。那么在小学藏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教低年级学生阅读,会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低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文法又不甚了解,如何教他们阅读呢?其实,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不必过于要求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主要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我们再利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鼓励低年级学生回家朗读甚至背诵简单的谜语给家长听,这也是对他们阅读的启蒙。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去品味。教师还可多搜集好的儿歌,让学生多背一些,这对他们以后的阅读大有好处。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一般包括初读、品读。初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揠苗助长。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 【发布时间】2016/4/6 17:24:37
  • 【点击频次】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