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使幼儿在适宜的、丰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丰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广西陆川县珊罗镇中心幼儿园 丘 雁
近年来,虽然我们顺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把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但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旧的课程模式对幼儿、教师的限制,幼儿基本上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主体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有与其相对应的课程模式做保证。以下几点是笔者的经验:
一、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主动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从教学中我还发现,适宜的活动形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如果在设计活动时选用不适当的形式也是阻碍幼儿积极参与的因素之一,单一的活动形式更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也不能适合多样的活动,好动的幼儿更不喜欢单一的形式,但多样的形式也不一定完全适宜于目标,所以要根据活动来选择最适宜的活动形式。只有适宜的才是需要的,需要的幼儿才有兴趣,幼儿才愿意去参与,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化、游戏化活动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发现像“水果列车”“捉迷藏”“快乐城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非常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非常适宜通过游戏情境来学习。这种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是象征性的,我们让幼儿通过这种情境得到实践,整个情境成为孩子的“实习场”。
如“捉迷藏”这个活动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用语言来表达方位的能力。我就通过出示“小鸡”图片以小鸡来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的口吻,让幼儿沉浸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主动地参与观察。因为幼儿喜欢捉迷藏的游戏,所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地来参与,才会出现幼儿观察图片时特别仔细认真的样子。过程中一会儿好几个孩子就兴奋地和我说:“老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一只小鸡藏在箱子里……”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成功与兴奋,于是许多幼儿都高兴地向我表达,我顺势引导幼儿和身边的小伙伴互相交流,最后再组织幼儿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幼儿都积极举手表达,教师再根据幼儿表述的句子出示相应的每一只小鸡位置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完整表述,有一种幼儿发现老师提升总结的感觉,效果特别出乎我的意料。还有“水果列车”创设给水果装车的情境;“小动物找家”创设和小动物去看新家等都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2.利用活动教具,来促进学习中的师幼互动
根据活动需要必须准备很多的大挂图,在大挂图上如何创新使用呢?最初使用“快乐城堡”大挂图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开始很专注,后来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转移,且利用率并不高,没能充分体现互动价值。于是根据活动的需要,我把大挂图改为活动挂图,既是创新也能充分挖掘互动的价值。
如“动物有多少”通过幼儿点数不同动物的数量来取下动物。让幼儿点数比较,这样既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降低了难度,在幼儿的操作中因为活动有趣形成了逐层的互动。再如“水果列车”等活动利用活动教具来挖掘更大的价值。这样幼儿和教师的互动,在教具这一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课件的灵活运用,为教学有效地服务。
在制作课件中,一些平面的图片对幼儿的吸引力已经不是很大,在教学中也并不是都用课件好,所以要根据学习的内容灵活选择才能使课件具有实效性。如“颠倒歌”中,我尝试把静态变动态,我自己绘画一个颠倒歌的背景,再插一些动态的动物图片。在插入动态效果图片时我曾遇到了困难,发现插入的图片背景和大背景颜色不一样,出现一块一块白的现象,最后我就把动物图片放在画图工具中再编辑,填上背景色,这样就和整幅画面相匹配,整幅画面在我的设计下就动了起来,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设计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幼儿的兴趣体现出眼神的专注,记忆起来也很快,课件使用得恰如其分使活动的目标完成得非常有效。
4.渗透教育于一日生活中。
寓教育如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特征。入园、进餐、喝水、洗手、大小便、睡觉、离园是教师和幼儿每日都要面临的生活环节。这些生活活动为幼儿身心和谐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一日生活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的活动不适合进行集体活动,我就把有些活动放在一日各活动环节来学习,和幼儿一起猜谜语、说儿歌、讲故事等,让幼儿在环节中来学习也是一种因材选择的一种方式。
5.生成主题进行连续性学习。
有些活动非常具有连续性、季节性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把这些活动为生活化主题所用,一方面也可以生成一个主题活动来和幼儿进一步探索。如结合故事“小动物过冬”开展的“过冬”主题活动,进行了“小动物这样过冬”——“植物也过冬”——“人如何过冬”三个子主题,在主题中延续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形成家园互动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的重要资源,家长工作也是班级工作的一部分,作为教师,为了让家长配合一致地教育,对家长进行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1.让活动延伸,把理念延伸到家中。
由于幼儿经验还不够丰富,动手能力差,所以延伸到家中的活动是需要家长帮助完成的。例如,仿编“颠倒歌”幼儿学会颠倒兴趣非常高,也简单仿编前两句,可是由于经验限制和后边句式有点难,我们学习“颠倒歌”之后我们就让幼儿把仿编活动延伸到家中和父母一起来完成,一起仿编后进行集体交流,继续体验颠倒歌的趣味性。
2.一对一的指导使家长深入领会理念。
有些活动在幼儿园也不利于幼儿体验,且一对一的指导幼儿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完成,所以我们这些适宜回家体验的活动,让家长来一对一的指导。例如,在“分一分干果和水果”、“走迷宫”等活动,让家长来指导幼儿学习以此来完成一些小作业的同时也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游戏增进了情感。
3.让“小任务”为长远发展做准备。
把“小任务”带回家,让家长体验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从小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打破那种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固定的教师、给固定的幼儿、上固定的教学内容的旧的集体教育课程模式,建立起一种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幼儿能够主动、快乐、自然地获得发展的模式。在这一方面,我的探索与研究还很不成熟,希望能够与幼教同仁共同探讨。
- 【发布时间】2016/4/6 17:28:38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