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思旺镇金匏 王 静
【摘 要】 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明确目标,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三是运用策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四是巧妙评价,促进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日渐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我们教师只有从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才能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情境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对它的逻辑必要条件阐述的最基础的一条便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进行主动、自觉地探索,他们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在教学中,如创设一定的情境,则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教学时,由于“非典”已过去3、4个年头,学生对“非典”只有一些残存的回忆。课堂伊始,我利用PPT播放了一组“非典”时期人们的生活图片,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继而我又播放了一段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视频,激起了学生对他们的崇敬。在这样的情境中,我顺势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重温那段难忘的经历,认识那些令人尊敬的白衣战士!在多媒体的展示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唤醒了学生的旧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浓浓的人文气息,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教师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从《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总要求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明确课堂教学重点。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二单元是一组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文章,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清正廉洁等传统美德。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在《祁黄羊》一课的教学中,我明确了这样的教学重点: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主线,体会祁黄羊让位荐贤、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思想境界。我根据明确的这一教学重点,进行教案设计,展开教学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妨运用多种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文辞优美、含义深刻。但对于本年段的学生来说,只要稍加感悟、体会,大体能体会文章含着的意思。《生命的壮歌》中,通过动物界的两则故事,告诉人们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其中都蕴含着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请学生自主学习,列出问题。全班交流时,我请学生提出问题,再请已经能够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蚂蚁和羚羊的逃生方法。接着,我就教学重点加以梳理,与学生一起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必须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设计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时,安排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根据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今天,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我曾尝试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了新的方式,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知识”的状况,把“发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 【发布时间】2016/4/7 19:34:22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