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缝制无缝天衣

 

【作者】 王晓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缝制无缝天衣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安徽省明光中学 王晓娟

  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一直是“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每届学生,从高一开始我就注重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但耗时久,费力多,收效微。在长期的反思和总结后,我发现高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还以初中的思维为文。
  和旧的私塾教育不同,中国现代教育实行初、中、高三级教育的学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初、高中分学制教学,初、高中两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必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承担,他们皆以自己学段的要求为研究基础进行作文教学。虽然很多人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但却使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存在明显缺陷,不利于学生作文在高中阶段的飞跃。而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源就在于两个学段的作文教学缺少有机的衔接。初、高中的作文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上严重脱节,缺乏在宏观背景下对各阶段内容的系统整合及衔接探讨。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初中不知道高中要干什么,要求初中做好什么准备;高中不知道初中做了什么,要求高中继续做好什么。”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在不断的发出红色警报:加强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让初、高中的作文教学无缝衔接,从而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似天衣般令人艳羡的文章哪?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知己知彼,吃透两个“课标”,明确初、高中作文衔接工作的任务
  初中与高中使用的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课标”,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果分处两个学段的语文老师缺乏研究这两个“课标”的意识,也就无法明确衔接任务。所以我们首先要吃透两个“课标”,找到其不同点,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课标”在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任务方面各有哪些不同点:
  1、字数要求不同
  初中:600字以上
  高中:800字以上
  2、作文命题不同
  初中:以话题作文为主,即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写出文章。这种开放式命题方式给考生更大的写作空间,审题障碍小。
  高中: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即给材料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立意、确定角度、文体、标题。这种命题方式审题障碍较大,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卷的社会材料类作文还要求学生有透过社会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3、作文体裁与表达方式要求不同
  (1)体裁方面:
  初中体裁要求:能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内容详略得当,先后顺序合理的文章。学生能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表达内容丰富。
  高中体裁要求:进一步综合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学生能逻辑严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表达内容深刻、独到。
  (2)表达方式方面:
  初中表达方式要求: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文只要求达到能写“简单议论文”的程度。
  高中表达方式要求:除了把记叙文写好外,还应熟练掌握议论文(高中主要是议论文的写作,另外时评文章是这两年全国卷的考察重点)的写作方法,同时强化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总之,初中在表达上较为单一和平面。而高中要求以不同视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思考和表达。换句话说,初中阶段重视量的积累,高中阶段强调质的飞跃。
  4、题材范围和侧重点不同
  题材:指为表现作品主题所采用的材料。
  (1)题材范围
  初中题材范围要求: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特感知和真切体验——是什么、怎么样。
  高中题材范围要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挚情感,培养理性科学精神——为什么、怎么办。
  (2)侧重点
  初中侧重点要求:侧重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个人成长经历等,立足和学生联系紧密的现实生活。
  高中侧重点要求:侧重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等,立足社会,要求学生有理性思维,社会担当精神。
  题材范围和侧重点方面是初高中作文衔接上最难攻克的一环,下面通过一个事例来看看这个方面两个学段的差异。
  本届高一我在23班做过一则社会材料类作文,说的是一个中学生用相机拍摄违规占道车主的车牌并发到网上,引起车主大骂的事件,要求学生对此事件写出自己的看法。它的主题是面对社会上某些违规行为中学生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的写作重点就是这种违规现象是怎样的,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的态度又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作为高中生,我们就不能只这么写了。我们在写这个社会材料类作文时,重点就要变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当这种现象出现后我们应该以什么办法来处理。就这则材料来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有些人个人素质不高,公共规范意识淡薄。面对这样的事情的处理办法应该是:一是肯定这位中学生的做法,他很有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三观”正确;二是要指出这位中学生的做法有不妥之处,我们现在提倡“见义智为”,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不只提倡“见义勇为”。
  二、循序渐进,以“模仿”为基础,向“独立创作”发展
  爱伦坡说:“我虽转身,但不会飞离——我不能就此分手。”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们不能不顾初中写作的特点,割裂初高中之间的联系。初中作文教学以仿写为主,所以在高一进行作文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地运好初中“模仿”这一手段,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一味要求“独立创作”,否则,高一的作文教学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高一的作文训练仍然要以“仿写”为基础,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探索出一条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作热情的方法,给予一定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鉴赏水平,让学生在“读”和“仿”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写作潜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创新,达到作文能力全面提高的目标。
  明光老嘉山风景秀美,那里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学时就可以试着给学生们看几张自己拍的老嘉山秋景照片,与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模仿”:
  《观老嘉山》
  临管店镇,以观嘉山。
  水何澹澹?黑土竦峙;
  木叶萧瑟,百草凋零。
  寒风凄凄,书声朗朗。
  凫雁相伴,若行其中;
  师生畅谈,激扬文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果一直走“模仿”之路,那就会深陷“山寨”泥潭,学生就会永远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具有魅力的表达方式。模仿是一种提高作文水平的办法,但仅仅“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独立思考,“独立创作”,在思想和表达方式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文章具有活力。
  我们以议论文为例,一般来讲,严密的逻辑和准确、独特的语言再加上学生不一样的感受,才能够写出具有说服力和活力的议论文。
  高一我们做过一次议论文训练,主题是“逆境生长也是一种美”。有个同学硬套议论文模式写了一篇名为《欣赏艰难的美》的文章,主要写法是开篇亮出自己的观点——美在顽强拼搏,接着堆砌商人卡罗,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乡村教师朱幼芳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得出完全令人费解的结论——苦难是人生最大资本,所以我们要欣赏艰难的美。
  我把这位学生叫来,对她的作文进行了面批,让她对整个文章的逻辑进行了调整,对全篇的语言加以大胆的艺术创新,以达到打动、说服读者的目的。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作文终于出炉了,题目换成了《逆境成长·别样风光》。内容做了如下修改:开头用黄山松类比提出观点——逆境铸就别样风光,接着从孕育、成长、崭露三个层次论证逆境和美的联系,并在其中增加了无臂钢琴家刘伟、厦门大学校长杭航,美职业篮神保罗的事例,引用多句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最后用优美的语言重申观点——生于逆境,长于逆境,成于逆境,在越过了无数次的险溪峻岭后,蓦然回首,我们发现,我们的人生自由潇洒,芳菲满径。
  三、持之以恒,将“真情写作”和“创新写作”贯彻到学生作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以上探讨的“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要写出带着镣铐起舞——即符合要求又文思兼美的文章,还是要在“真情”“创新”上下功夫。
  在这两个阶段上,我们平时还得增加阅读的数量与提高阅读的质量,并在阅读中总结分析别人的文章的优点,学习别人谋篇布局的方式;多背诵精彩的句段,以及古诗词;多看新闻,练习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每天坚持200字的练笔,相信一段时间以后作文水平会有所提高。
  和初中相比,高中生心理更加成熟,逻辑更加严密,反映在作文上的要求就是作文一定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感情要更加的深刻。同学们在文章中要用新颖的语言,独到的见解表达出对社会国家深沉的思考。要达到这一目标,创新写作方面,可以每天给学生提供社会新闻类素材,练习他们评价事件的能力。真情写作方面,可以从模仿开始。如在学习巴金的《小狗包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小狗包弟》里的细节描写,写一篇自己与动物之间的生活经历。命题看似简单,却对真情写作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一定要保证是真人真事,流露出真情实感。
  总之,教师要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工作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在高一议论文写作教学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写作意识和写作知识等方面做好衔接,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化理解,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经验体系,从而织就一件比壮丽辉煌更华美的作文外衣,做到初高中作文无缝衔接。

  • 【发布时间】2016/4/7 19:34:36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