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买尔哈巴·艾孜孜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中心学校 买尔哈巴·艾孜孜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及纵深发展,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管理,打造有效课堂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当薄弱,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去甚远,这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隘,反应能力差,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没有家长在身边进行监督学习,家务比较繁重,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再则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短期内降低教学质量那么简单,更为严重的是会阻碍学生的长效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及纵深发展,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管理,打造有效课堂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根据本人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我做了一些研究,探索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当我们发生兴趣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兴趣未转化为欲望与意志之前,我们在外表上却一直是消极的,兴趣处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之间。”同时,兴趣能激起人们的爱好,从而过渡到欲望和意愿。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的情趣,才会有欲望展示自我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一节课的质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情感投入,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之中,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多,才能把所做的事情做得非常圆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表面的肤浅的知识不能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只有挖掘和探索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的过程本身,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兴趣,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带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实物,自己动脑、动手去测量这些圆的周长,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思考要知道哪些条件就能求出圆的周长。在教学画圆时,我利用课外活动课,让学生带好一根竹竿和不同长度的绳子,竹竿定好圆心,不同长度的绳子定好半径,在操场画出不同的圆,换了个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当然这堂课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旧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知识储备
  课堂伊始,导入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但是在农村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常见的旧知铺垫引入新授课学习,对于农村数学课堂比较有实效性。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个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增加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巧用铺垫教学,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做好铺垫,切实复习好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知识和智能上的准备,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水到渠成,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重点不一定就是难点,而教材的难点也不一定就是重点。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遇到困难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甚至影响学习积极性。所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处理好教材的难点,是数学教师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上农村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在家基本无人辅导其学习,因此,课堂中学生掌握了知识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习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但现在发现有些老师的课过多地关注教学重点,而容易忽视教学难点,有的老师认为教学重点即教学难点,以至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得不到有效的突破,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突破难点有利于重点的掌握,在《三角形的特性》中,因为知识点很多,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各部分的认识”、“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的难点有好几个,但从教学的实际来看,最大的难点即: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点,不论是作高、或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的理解等,都是比较难的。如何突破这一较大的难点,我想这一知识点的基础是:从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从中理解相互垂直的两直线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垂足等知识。
  四、优化巩固练习,解决疑难,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练习并非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去探索、去研究的。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的原则,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发展练习中深化新知,在开放练习中内化新知。有“层”的练习,让有“层”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总之,一堂有效性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要做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优化巩固练习,解决疑难。教学的风格朴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的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 【发布时间】2016/4/7 19:38:11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