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简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键词】 ;
【正文】
一、 开门见山法。
这是新课开始,就直截了当的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很快抓住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开始我就直接提出问题:1、什么叫角?2、角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3、怎样比划角的大小?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5、怎么画角?这种引入,重点突出,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带着问题思考、听课。
二、 教具演示法。
这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入新课,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课前用硬纸制成了扇形。上课时,便向学生出示了扇形,动手操作,把扇形边缘的两条半径靠拢,用透明胶粘住。再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我就指出:这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圆锥的体积。这种引入,形象直观又使学生认识到圆锥体与扇形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三、 谈话法。
这是教师不直接讲授教材,而是通过与学生谈话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在讲台上放置了一叠作业本,对学生说:“这里有一叠本子,想发给各个组组长,再由组长分给本组同学,你们会分吗?”学生问:“一个有多少本?”我说:“139本”。学生又问:“4个小组人数不一样,怎么分?”我说:“不是四个小组平均分而是按小组人数来分,人多的分得多,分好之后列出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参与到学习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大家发现,果然个人分得一样多,学生兴趣盎然。这种引入自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进入教学情境,学生易于接受。
四、 以旧引新法。
这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几”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一个数时另一个数的几分几”以及分数、小数化为百分数的复习题,然后归纳、总结,再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这种引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五、 故事法。
这是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或数学家的故事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质数”这个概念时,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从“哥德巴赫猜想”到“陈氏定理”的故事:1742年,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但是,这不需要证明,不证明,别人就不承认他的正确性。因为没有经过证明,只能称为猜想。他自己绞尽脑汁也未能证明之后,就写信给那时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助证明,可是欧拉一直去世也未能证明。从此,这个问题便吸引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数学家的注意。但两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取得成功,距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还十分遥远。可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只差一步就渴取得这颗 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他的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故事讲完,我把话锋一转:素数是什么?素数也叫质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这种引入,不仅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奇佳的教学效果。
六、 类比法。
这是通过类比、比较的方法,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通过平行四边形可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从圆面积推导: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再将其拼接成近似的平方,启发学生:圆柱体体积可转化为求长方体的体积,这种引入,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七、 猜谜法。
这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谜语,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年月日时,我编制日历谜语让学生猜:“宝宝穿360多件衣服,一天让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学生猜出谜语后,我就说:“我们工作和生活都离不离开日历,那么日历中的知识:年、月、日时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这种引入,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来。
八、 游戏法。
这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设计游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简易方程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玩法是:每个人心里想好一个数。心算:把这个数加上2,乘以3,算出积,减去原来向好的数,最后再减去五,只要你告诉我你的结果,我就可以猜出来你刚才想的那个数。学生将信将疑。猜了几个之后,学生精神振奋,问老师这是什么妙法?我自然引入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简易方程“,这种引入,新奇,刺激,学生欢迎。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能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使知识化难为易;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注意的,都是比较好的导入方法。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认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学得活泼、有趣味。
简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广西陆川县马坡镇新山小学 谢 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导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设计巧妙的导入,或使学生感到新奇,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很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或使新知识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显著………..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简要的介绍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开门见山法。
这是新课开始,就直截了当的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很快抓住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开始我就直接提出问题:1、什么叫角?2、角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3、怎样比划角的大小?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5、怎么画角?这种引入,重点突出,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带着问题思考、听课。
二、 教具演示法。
这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入新课,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课前用硬纸制成了扇形。上课时,便向学生出示了扇形,动手操作,把扇形边缘的两条半径靠拢,用透明胶粘住。再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我就指出:这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圆锥的体积。这种引入,形象直观又使学生认识到圆锥体与扇形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三、 谈话法。
这是教师不直接讲授教材,而是通过与学生谈话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在讲台上放置了一叠作业本,对学生说:“这里有一叠本子,想发给各个组组长,再由组长分给本组同学,你们会分吗?”学生问:“一个有多少本?”我说:“139本”。学生又问:“4个小组人数不一样,怎么分?”我说:“不是四个小组平均分而是按小组人数来分,人多的分得多,分好之后列出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参与到学习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大家发现,果然个人分得一样多,学生兴趣盎然。这种引入自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进入教学情境,学生易于接受。
四、 以旧引新法。
这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几”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一个数时另一个数的几分几”以及分数、小数化为百分数的复习题,然后归纳、总结,再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这种引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五、 故事法。
这是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或数学家的故事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质数”这个概念时,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从“哥德巴赫猜想”到“陈氏定理”的故事:1742年,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但是,这不需要证明,不证明,别人就不承认他的正确性。因为没有经过证明,只能称为猜想。他自己绞尽脑汁也未能证明之后,就写信给那时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助证明,可是欧拉一直去世也未能证明。从此,这个问题便吸引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数学家的注意。但两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取得成功,距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还十分遥远。可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只差一步就渴取得这颗 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他的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故事讲完,我把话锋一转:素数是什么?素数也叫质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这种引入,不仅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奇佳的教学效果。
六、 类比法。
这是通过类比、比较的方法,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通过平行四边形可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从圆面积推导: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再将其拼接成近似的平方,启发学生:圆柱体体积可转化为求长方体的体积,这种引入,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七、 猜谜法。
这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谜语,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年月日时,我编制日历谜语让学生猜:“宝宝穿360多件衣服,一天让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学生猜出谜语后,我就说:“我们工作和生活都离不离开日历,那么日历中的知识:年、月、日时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这种引入,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来。
八、 游戏法。
这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设计游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简易方程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玩法是:每个人心里想好一个数。心算:把这个数加上2,乘以3,算出积,减去原来向好的数,最后再减去五,只要你告诉我你的结果,我就可以猜出来你刚才想的那个数。学生将信将疑。猜了几个之后,学生精神振奋,问老师这是什么妙法?我自然引入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简易方程“,这种引入,新奇,刺激,学生欢迎。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能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使知识化难为易;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注意的,都是比较好的导入方法。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认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学得活泼、有趣味。
- 【发布时间】2016/5/4 22:31:42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