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作者】 蔡 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广西陆川县古城镇初级中学 蔡 静

 

  新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这些不就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吗。为解决初中数学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施教,分类推进,正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是高效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分层备课,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确定导学目标
  制定学生的分层学习目标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把课堂目标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预设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不同的导学目标。如对某个知识点提出了解、知道、认识、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要求;达到会运用、熟练运用、综合运用等,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更要切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要具有可操作性,努力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分层备课的另一层含义是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目标转化成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既要实现科学分层,又要不失去教学的连惯性、整体性,和科学性,要求教师深度把握课程目标和教材,要深度、细读、不可粗糙,草草了事。
  二、分层授课
  在同一进度、同一内容下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精心安排课堂环节,坚持精讲勤练原则,讲解和安排学习任务,要简明扼要,在学生自主先学基础上,辅以学习小组的合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发挥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发现学生的层次,布置分层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完成为主,然后借助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教师在讲授时要精练简明,采用问题教学法之优势,设置不同层次问题,问题设置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快反馈,多归纳、勤训练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分层建设小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6人,配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常务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还可以安排临时组长,用以培养每个学员的学习激情和能力,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上板展示,也可质疑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要做一个优秀的学习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调控者。
  四、分层评价
  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简单明了,要中肯,使学生在评价中,经历学习,感悟知识,激发兴趣和热情,经历错误和失败,感受帮助,尤其是评价要进行分层评价,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评语是不同的。分层评价要得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认可,一个充满正气场的班级(或者课堂),充满着对差生的同情,对优秀生更高的期待,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时时培植,正确的导向,使之日臻完善。评价多元化,全方位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固然重要,但学生更关注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感受同学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而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中,学生自我评价非常重要,包括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定位、奋斗目标、如何努力等,所以要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一方面要在平时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课堂各项任务完成表现,主动获得此类信息,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而前者更直接,更现实,更有用,便于课堂操作。所以,自我评价不是僵死的,不变的,它非常善变,而正是这种善变性,才是教师进行分层推进找到依据,找到切入点,也增强了教师对差生的信心。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段评语,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成语,一个字、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张笑脸,一次鼓掌,一次击掌,一次拥抱;当然也会出现争议性评价,争论的很激烈,教师要把握火候,形成一种常态习惯。
  五、分层练习
  练习、作业的设置要分层次、有梯度,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成绩中等生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成绩优秀生可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以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复习、测试、讲评、复测各环节。复习时要帮助后进生归纳总结各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每次命题时都加上一部分的附加题,以满足优生的需要;在讲评时可让学生统计出各种类型的错误给与爆光,通过小组之间的改错活动给与纠正,增强学生的印象。难度大疑问多的题目教师集中讲评,也可以用讨论解决。不但要通过阶段性测试,更要重视课堂学习效果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实现课堂达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分层渗透数学思想的:数学是大脑的体操,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教学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因此,教学中对诸如模型思想、换元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思想的传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好带差、以快带慢,分类辅导、分层进行,分次渗透。
  七、注重不同情感因素的培养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兴趣、意志、信心等情感因素的作用,不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教学效果将打折扣。为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调动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 【发布时间】2016/5/4 22:35:21
  • 【点击频次】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