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先行
【关键词】 ;
【正文】
一项统计表明,安全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头号杀手”。据公安部统计,2008年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3.9%。从2002年开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突破10万,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万起,45万多人在车祸中受伤,10万人失去了生命。每天有近300个鲜活的生命陨落,1000多个生命被摧残,也许还远远不止。同学甲是一个运动爱好者,骑独轮车耍绝技堪称一绝,这也使他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骑得飞快。一天,从胡同里飞速冲出来的小车将他撞倒在地,从此,他失去了双腿。像其这样在路上飙车、飞速骑自行车导致安全事故的,已成为城市学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学放学途中成群结队侵占路面、打闹、骑自行车搭肩、随意横穿公路,狭窄的路面,飞快的车速,同学们都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中国式过马路”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人的标志了。有例表明,中小学生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意识较成年人要高,经常会看到过马路时大人拉着小孩横穿马路,多数孩子此时会制止家长的行为,也有不少孩子跟着家长跑,可见家长对孩子起到了不良的带头作用,有关专家建议,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提高对珍爱生命的意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心中要牢记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纵观近年来,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自杀、自残、伤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交通、溺水、饮食、自然灾害等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频发。而凉山地区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生的伤害事故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学生生命构成威胁,学校生命教育和家庭生命教育的个别方式和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他们进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已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处处时时讲安全,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包容、平安的校园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一、“珍爱生命?讲安全”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它要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载体,是人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平衡发展的前提,没有生命,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无法进行。而“安全”为生命护航,中小学生校内外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生活,于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珍爱生命”是学生在个体和他人生命认知、接纳过程中产生的对生命的一种良性姿态,是认知生命的意识形态。只有在认知生命的历程中才能明确生命的重要性,并去珍爱它。而“讲安全”则是“珍爱生命”的行为表现,二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特别是“珍爱生命·讲安全”的教育,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更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合本地区中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进行调研分析,探寻解决方法及应对措施,形成环环相扣的长效处理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保模式,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这样有利于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走出各种困惑,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帮助他们培养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生存发展的应对能力。
1、生命的来源。父母所生、所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对父母有赡养责任和义务。
2、生命的短暂。珍惜时间,学好本领,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3、生命的价值。人活着就是要对家庭、社会做出贡献。
4、生命的质量。身心健康是生命质量的保证。
5、生命与安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会遇到各种危险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趋安避危。比如:禁毒防艾、防火、防震逃生救护演练,溺水救护、意外伤害救护等。
四、教育形式多样
1、发掘各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之,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要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不要在路上并列走,不打闹。在家庭用电方面,不要用潮湿得手触摸插座,出门要记得拔电器开关等。这些都是很小的事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事。这(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9页)些却都是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的事。还有就是注意游泳安全,不应在河沟、湖泊、水库、坝塘试游,更不能独自去游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求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拨打求救电话,尽量减少对自己的伤害。
2、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珍爱生命,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相信,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就连一株野草都能顽强的生长,你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当然,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更应该要讲安全。因为死于安全意外的人实在太多了。
3、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图书,让学生从图书所写的人和事中丰富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珍爱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所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了人生的充实,为了生命的完美,你没有理由不努力,让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4、引导学生收集并学习伟人论述生命的名言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行为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珍爱生命,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放飞自己,让自己更贴近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踢踢球、上上网、与朋友去郊游、与家人去大海里游泳、去小溪边钓鱼、去看看喜剧片、去爬山。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么多的开心需要我们参与。我们奔跑,我们跳跃,我们歌唱,这一份美好,都因生命的赋予。
5、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生命知识的信息资料,在板报或班会课上进行交流。
珍爱生命是我们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的事,生命是自己的,安全却是家人牵挂的,作为儿女,让家人放心便是孝顺,作为学生,安全是奋斗的保障,为了自己的安全,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培养更多的安全行为,从小事做起,让生命继续前行,别让生活失去色彩!珍爱生命,讲安全!
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先行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第二中学 谌洪政
安全是一个时常会提起的话题,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字眼,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永恒话题。每天,全世界有多少个安全事故给人带来了痛苦,给家庭带来了无限悲痛,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各种事故几乎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小小的疏忽、小小的麻痹、小小的侥幸。一场大火,只因为一个没有熄灭的烟头;坠落山谷的缆车,只因为一颗没有拧紧的螺丝钉;一场车祸,只因为车上多载了几个人,或只是为了避让一个横过马路的行人,或只是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尤其是每次小长假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车祸。同时,在学生中想以死来逃避考试,逃避家长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的不在少数。学校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自杀念头的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小学生自杀的人数也在增加。然而,人们往往最不注意的就是这些小细节,可它带来的都是让人终身难忘的教训,这些都是由于不重视自己的生命造成的。
一项统计表明,安全事故是造成4至14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头号杀手”。据公安部统计,2008年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3.9%。从2002年开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突破10万,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万起,45万多人在车祸中受伤,10万人失去了生命。每天有近300个鲜活的生命陨落,1000多个生命被摧残,也许还远远不止。同学甲是一个运动爱好者,骑独轮车耍绝技堪称一绝,这也使他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骑得飞快。一天,从胡同里飞速冲出来的小车将他撞倒在地,从此,他失去了双腿。像其这样在路上飙车、飞速骑自行车导致安全事故的,已成为城市学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学放学途中成群结队侵占路面、打闹、骑自行车搭肩、随意横穿公路,狭窄的路面,飞快的车速,同学们都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中国式过马路”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人的标志了。有例表明,中小学生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意识较成年人要高,经常会看到过马路时大人拉着小孩横穿马路,多数孩子此时会制止家长的行为,也有不少孩子跟着家长跑,可见家长对孩子起到了不良的带头作用,有关专家建议,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提高对珍爱生命的意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心中要牢记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纵观近年来,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自杀、自残、伤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交通、溺水、饮食、自然灾害等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频发。而凉山地区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生的伤害事故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学生生命构成威胁,学校生命教育和家庭生命教育的个别方式和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他们进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已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处处时时讲安全,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包容、平安的校园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一、“珍爱生命?讲安全”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它要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载体,是人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平衡发展的前提,没有生命,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无法进行。而“安全”为生命护航,中小学生校内外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生活,于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珍爱生命”是学生在个体和他人生命认知、接纳过程中产生的对生命的一种良性姿态,是认知生命的意识形态。只有在认知生命的历程中才能明确生命的重要性,并去珍爱它。而“讲安全”则是“珍爱生命”的行为表现,二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特别是“珍爱生命·讲安全”的教育,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更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合本地区中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进行调研分析,探寻解决方法及应对措施,形成环环相扣的长效处理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保模式,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这样有利于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走出各种困惑,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帮助他们培养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生存发展的应对能力。
1、生命的来源。父母所生、所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对父母有赡养责任和义务。
2、生命的短暂。珍惜时间,学好本领,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3、生命的价值。人活着就是要对家庭、社会做出贡献。
4、生命的质量。身心健康是生命质量的保证。
5、生命与安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会遇到各种危险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趋安避危。比如:禁毒防艾、防火、防震逃生救护演练,溺水救护、意外伤害救护等。
四、教育形式多样
1、发掘各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之,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要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不要在路上并列走,不打闹。在家庭用电方面,不要用潮湿得手触摸插座,出门要记得拔电器开关等。这些都是很小的事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事。这(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9页)些却都是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的事。还有就是注意游泳安全,不应在河沟、湖泊、水库、坝塘试游,更不能独自去游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求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拨打求救电话,尽量减少对自己的伤害。
2、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珍爱生命,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相信,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就连一株野草都能顽强的生长,你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当然,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更应该要讲安全。因为死于安全意外的人实在太多了。
3、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图书,让学生从图书所写的人和事中丰富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珍爱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所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了人生的充实,为了生命的完美,你没有理由不努力,让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4、引导学生收集并学习伟人论述生命的名言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行为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珍爱生命,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放飞自己,让自己更贴近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踢踢球、上上网、与朋友去郊游、与家人去大海里游泳、去小溪边钓鱼、去看看喜剧片、去爬山。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么多的开心需要我们参与。我们奔跑,我们跳跃,我们歌唱,这一份美好,都因生命的赋予。
5、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生命知识的信息资料,在板报或班会课上进行交流。
珍爱生命是我们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的事,生命是自己的,安全却是家人牵挂的,作为儿女,让家人放心便是孝顺,作为学生,安全是奋斗的保障,为了自己的安全,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培养更多的安全行为,从小事做起,让生命继续前行,别让生活失去色彩!珍爱生命,讲安全!
- 【发布时间】2016/5/4 22:44:11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