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突出实验探究 提高课堂效果
突出实验探究 提高课堂效果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一中 罗 鸣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它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为主的探究活动,而化学实验正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本文试从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这几方面谈谈如何突出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的比重较大,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有效手段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这是化学学科的特色,也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化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突出实验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一、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消极的参与,还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要靠老师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来吸引学生,学生进入九年级接触化学,好奇心较强,化学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比听老师讲课感兴趣的多,几乎所有学生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每节课都有实验做。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趣味性、新颖性;有效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我进入教室就演示了一个实验,在充满CO2的矿泉水瓶里倒入三分之一水,迅速把盖盖上,手拿瓶盖,不接触瓶身,上下摇动几次,瓶子变瘪了,现象妙趣横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弄清奥妙,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很自然地过度到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一定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重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观察中要使学生了解,观察中经过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有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时,让学生提前一周将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放在干燥试管中、装有煮沸开水的试管中、铁钉一半浸没在水中的试管中,经过一周变化,耐心观察,比较三支铁钉生锈情况。这个实验不仅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索,更重要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观察实验。因此观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更要认真,仔细观察化学实验仪器,观察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实验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教师多花时间,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分别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通过四个实验方案的比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像科学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一样, 自觉主动通过探究活动来进行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实验探究”、“设计并实验”、“测定”、“调查”、“收集资料”、“查阅”、 “交流”、“讨论”、“辩论”、“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能力。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前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这才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真谛。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怎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科学方法,二是团队协作。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把实验放在生活中进行,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探讨某些化学现象,有利于培养自主实验探究的能力。
把科学探究引入到理、化、生教学中来,其目的是希望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时代要求。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付出更多时间去探索,实践和思考,发挥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最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和价值!
- 【发布时间】2016/5/4 23:10:52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