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课堂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作者】 甘兴富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物理课堂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广西北流市城西初级中学 甘兴富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大自然,长期以来,人类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好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问题,各国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更有责任参与其中,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并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增强环保意识,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呢?
  一、课堂教学为主,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也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阵地。物理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适时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如:在《声现象》这一章中,如在讲“乐音、噪声”时,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泉水叮当响》、《贝多芬交响乐》、《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等,把学生引入音乐的王国,再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听了这首曲子,大家体会到乐音是丰富多彩的,令人愉快的,人们把欣赏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享受。然后再播放一段电锯工作时的声音和马路上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听了这种声音,学生个个邹眉头,甚至有学生用手堵耳朵。教者乘势引出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学生在体验中去比较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生活中的噪声,选择不同方法防治噪声。例如,给摩托车和汽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减弱气流噪声;在道路两旁多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课间不大声喧哗,课堂上不窃窃私语,尽量减少桌椅移动,要保持安静,提高课堂质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保护环境。
  二、实验探究为辅,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乐于进行的一部分,学生对他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如何把实验课这块“阵地”利用起来便尤为重要。如在制作天平的活动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废弃不用大小的电池来作为天平的砝码,横梁也可以用木棒来代替。像这类制作还有很多,而这些器材的用品来源完全可以用被人们扔掉的废物,如旧电池、易拉罐、木板、玻璃、塑料等来替代。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溢,以免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结合作业练习,强化生态环境教育
  作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对于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巩固和强化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中,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和拓展保护环境的知识及加深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国际专门研究全球变暖现象的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人们不做任何决定性的改变,让环境就照过去几十年的速度恶化下去的话,十年之后,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挽回。现在努力还有救。我们拯救地球只剩下10年的时间!而你,正是可以阻止这灾难发生的其中一人,因此,现在就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两条保护地球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由于这道题是开发题,学生能从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森林危机”、“淡水危机”、“土地沙化”、“生物多样化”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文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四、开展课外活动,延伸生态环境教育
  学生对课外活动极感兴趣,他们的智能活跃能达到顶峰,因而对事物反应速度最快,印象最深,是物理技能教学的最佳时期。如果教师能瞄准时机辅以环境教育,则对学生物理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去调查在我们的周围,尤其是在学校内外有哪些是我们物理书中谈到的环境污染,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环境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扎根并主动地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养成良好的有利环保的行为习惯。而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中有具体化的要求。如:收集当地一段时间空气质量的数据,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的污染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止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老师可带领学生有组织有系统地去调查收集整理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参与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物理技能和环保技能,增强环境意识,做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总之,物理教材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不能视之为可讲可不讲的内容。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德育目标去实施,使得学生们关爱自己、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和自然,使得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小就在他们的心目中深深地扎根。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而教育则需要承担起这一重要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环境保护知识,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学参考》
  [2]《初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3]初中物理教科书

  • 【发布时间】2016/5/7 16:40:40
  • 【点击频次】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