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政治教学“八要”“三忌”
高中政治教学“八要”“三忌”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 陈文瑞
中学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规范行为,恰当待人,正确处事。为达此目的,笔者归纳为“要”“忌”在心中。“要”有八:一“要”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二“要”注意导入有法,循循善诱;三“要”注意联系实际,分寸恰当;四“要”注意以情感人,情理并茂;五“要”注意讲究板书,以简驭繁;六“要”注意因题构法,丰富多变;七“要”注意立足根本,重在疏导;八“要”注意广闻博览,积累资料。“忌”有三:一“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二“忌”离纲脱本,究根到底;三“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现分述如下:
八“要”
一“要”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既不能离书发挥,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学语言对教材语言实际上是艺术的再加工,再创造,其目的就是使内容变得轻松活泼,沁人心脾。这种加工创造看似容易,实却艰辛。
二“要”注意导入有法,循循善诱。这里的“导入”不仅指一堂课的“导入”,更指一个概念、一个要点,一个问题的“导入”。教师要象庖丁解牛一般初则小心翼翼,“怵然为戒”,继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游刃有余”,后则“如土委地”,牛体顿解。解牛有法,解说事理庖丁亦有法。想方设法,循循善诱,乃是教学正道。巧妙设疑,步步深入,使问题既有梯度,又有衔接点,即是善诱之法;形象设喻,巧用例证亦是善诱之法,以身体和衣服的关系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就比单纯抽象解释效果要好得多。
三“要”注意联系实际,分寸恰当。所谓联系实际是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解疑解惑;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恰到好处;针对学生生活实际,亲切具体。既要维护教材的内在科学体系,又要有助于理论问题的吸收理解,就要寻求理论和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就理论理,就如同空中楼阁,无的放矢则如隔靴搔痒。只管教师自己讲,不管学生怎么想,当然不妥,然而把政治课变成故事会、听证会、谈心会也定然失当。
四“要”注意以情感人,情理并茂。教师要遵循心理平衡原则,与学生心灵上息息相通,保持平等关系。知识的解说,理论的阐发,事实的概括固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要目中有人,知已知彼,交流感情与交流信息并讲,感情熏陶与知识增进齐长。
五“要”注意讲究板书,以简驭繁。比较而言政治课教师最不讲究板书设计,几行小标题,几个术语,千篇一律,千课一貌。岂不知,政治课的板书也要讲究巧妙设计,以简驭繁,纲举目张,条分缕析,使学生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六“要”注意因题构法,丰富多变。教学有法,但无固定的模式,种种教法,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各有长短,均可借鉴,不必死守一种程式。一堂课的风格,一堂课的方法,都根据教学问题构思设计,力求教法多变。教法的变化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方。
七“要”注意立足根本,重在疏导。政治课教学要紧紧盯住知、信、用三个目标,围绕懂、信、用三个环节,教学生怎么想,怎样行,既灌输,又疏导,得在疏导。
八“要”注意广闻博览,积累资料。政治课教师平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点一滴,一事一言,有所用就随手记录;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一目十行,勤奋采择,或抄录,或剪报。有所得就及时积累。博闻多识,教学时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使教学生动活泼,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三“忌”
一“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中学政治课从总体上看理论性、知识性很强,教师无法回避要通过规定的理论体系向学生进行灌输,也自然难免反复解说学生仍然似懂非懂,这是因为学生先天不足:一是感性经验欠缺,二是相关知识欠缺。遇到这类“硬骨头”,只能另辟蹊径,巧加说明,切不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名人语录,论不绝口。以经典著作的论述来代替讲解无疑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须知:课堂不是学术论坛。
二“忌”离纲脱本,究根究底。中学政治课的概念、术语、评论要点一般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公认的现成结论,有“去脉”而无“来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接受这些“常识”,并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也许这些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有所修正,但在现在仍是“真理”,无须评价其功过是非。理论探讨无禁区,但中学政治课教学是有禁区的。这些禁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评头论足,吹毛求疵,标新立异,另讲一套;二是对每一个结论、每一条原理、每一个概念都不切实际地追寻源头、变化和发展。出现这种毛病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由于理论修养不足难以解释现实问题而自感“理屈词穷”,迫不得已只好寻找理论的漏洞;二是受一种不良学风的影响,夸夸其谈,班门弄斧,自我炫耀,不看对象。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倒害了学生。须知:中学生毕竟是中学生。
三“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政治课教学当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理论中所有内容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它的印证,更不意味教材中的理论对现实中的所有问题都能有一个合理完满的解释。教师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时时、事事、处处都硬要理论和现实对号挂钩。须知:丰富多采的现实不一定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合适的答案。
此三“忌”是根据教师们在教学中易犯的一般毛病规定的三条戒律,缺乏经验的政治课教师还可能有其它毛病,但这三条最为常见,又不易引起重视,甚至有时还会被当作经验盲目吹捧,故特别提醒教者应引以为戒。
“要”、“忌”须建立三个良好的基础之上。这基础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是主观条件要完备充分,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要有透彻全面的了解;一个是对客观对象要相当熟悉,教师要经常接触深入学生,最好兼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心态、个性脾气、知识水平了如指掌。主观条件与客观对象的完善结合构成了教学的坚实基础。基础雄厚,教之有法,导之有方,教学中自能立于不败之地。
- 【发布时间】2016/5/7 16:47:29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