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析及备考策略

 

【作者】 周学洋 廖宗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析及备考策略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篇


陕西省柞水中学 周学洋 廖宗国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有着佷重要的地位,从得分角度来分析,这两块知识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失去了此处的分数就失去了竞争的资本。此部分得分并不难,但从每年的高考评卷反馈情况来看,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牢,书写不规范。下面,我就这块内容的高考考点及其备考策略做如下详细说明。
  一、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近年试题特点  
  近几年来,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基础知识,基本公式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既源于基础,又高于基础;稳中有变,
  但变中又有“定”.
  (1)三角函数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式多,变换的形式多,如何确定变形方法和方向是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对公式要能“正用,逆用,变用,巧用”。应用同角变换,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值,化简和等式的证明问题,是三角函数最常见的考点,此类考题比较简单,源于课本的三角函数公式的习题,但是又高于课本,有些问题带有隐蔽性,需要适当转化才能化归为课本习题.
  例1:(2013年全国卷文科6题)若sin2α=■ ,则cos2(α+■)(     )
  A.■             B. ■            C. ■           D.■
  对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关键有“三看”:即(1)看角,关注角和角之间的关系,把角尽量向特殊角或可计算的角转化,注意拆角,拼角等技巧;例如:已知cos(α+■)=■,且α为锐角,求sinα的值。学生一般会把cos(α+■)展开,教师应引导学生作角度变换的技巧(α=(α+■)-■)并小结常见的角度变换方法(α=(α+β)-β,■=(α-■)-(■-β)等)。(2)看名称,把一道等式尽量化为同一名称或相近名称,例如把所有的“切”都转化为相应的“弦”或把所有的“弦”都转化为相应的“切”;(3)看式子结构,要能“正用,逆用,变用,巧用”三角公式,如何将条件角化为目标角,将目标角用条件角表示。
  (2)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三角函数的主体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上,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有界性,五点作图法及图形变换等;形式上,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是解答题,大多为中低档题.
  例2:(2011年全国卷理科第11题)已知函数f(x)=sin(ωx+φ)+cos(ωx+φ)(ω>0,|φ|<■)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x)=f(x),则(   )
  A.  f(x)在(0,■) 单调递减                 B.  f(x)在(■,■) 单调递减
  C.  f(x)在(0,■) 单调递减                D.   f(x)在(■,■) 单调递减
  例3:(2015年北京卷理科第15题)已知函数f(x)=■sin■·cos■-■sin2■
  (Ⅰ)f(x)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 f(x)在区间[-π,0]上的最小值。
  (3)高考对解三角形的考查通常分两个层面:知识层面要求“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运用层面要求“能够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新课标对解三角形要求明显高于以往,总体思路时客观题直接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答题则与三角函数,向量等结合,通过边角互化和三角运算化简变形,最后获得问题的解。
  例4:(2015全国卷Ⅱ)⊿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BD=2DC.
  (Ⅰ)求■
  (Ⅱ)若∠BAC=600,求∠B.
  (4)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中的加法,减法运算的法则与几何意义以及向量共线
  问题是考查热点,且容易出现情境新颖,设计巧妙的新题。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其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量积的运算,化简,证明等;二是向量平行,垂直,夹角等问题;三是数量积的综合运用.
  例5:(2013年全国卷Ⅰ第13题)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600 ,■ =t■+(1-t)■,若■* ■=0,则t=                 .
  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及模长公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6:(2012年北京卷理科第13题)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B边上的动点,则■·■的值为                ;■·■的最大值为                .
  本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坐标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及运算能力。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很容易得到■·■的值为1,■·■的最大值1.
  由于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也成为多项内容的媒介,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应用,突出向量的工具作用。
  例如2012年江西卷理科第20题已知三点O(0,0),A(-2,1),B(2,1),曲线C上任意一点M(x,y)满足|■+■|=■·(■+■)+2.(1)求曲线的方程;(2)略.
  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向量的工具作用,在平面位置关系中的平行,垂直,夹角及比例关系中都可以利用向量为载体。教学中,在复习“向量”单元时,应注重向量的工具作用,体现向量在平面位置关系中的规范表达,强调向量的几何意义.有时候用几何意义解题,会比用代数方法来的巧妙,可以避免大量繁琐的计算.
  2、体现出高考命题灵活的原则。改变基础知识的编排顺序与配合方式,打破学生“记忆式”的解题思路,使题目以全新的面孔出现.
  例7:(2012年江西卷理科第17题)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A=■,bsin(■+C)-csin(■+B)=a.
  (1)求证:B-C=■;
  (2)若A=■,求△ABC的面积.
  3、反映“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理念.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也是新课标考纲明确提出的,主要考查学生如何将新的问题化归为自己熟悉的问题,渗透了化归思想。这种“交汇”现已突破模块的范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这种考题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新颖,解法更加灵活,要引起重视。所以我们应该以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为背景,全方位地复习、巩固“双基”,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例8:(2013年辽宁卷文科第17题)已知向量■=(■sinx,sinx),■=(cosx,sinx),x∈[0,■]
  (1)若|■|=|■|,求x的值;
  (2)设函数f(x)=■·■,求函数y=f(x)的最大值.
  4、重视数学思想的考查。数学思想,特别是函数方程、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是数学的灵魂,是解答数学题的最高准则,是我们解题行为的总的指导方针。 “数形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该方法运用得当,可以非常巧妙地解出用常规方法很难解的题,在高考试卷中不管大题还是小题都不乏该思想方法的应用。
  例9:(2013年湖南卷文科第8题)已知■,■是单位向量,■·■=0.若向量■满足|■-■-■|=1,则|■|的最大值为(    )
  A.■ -1          B. ■           C. ■+1        D.■+2
  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考点分析(见下表)
  表一:
























  表二:





  三、2016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建议
  数学高考专题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选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专题复习绝不是也不应当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
  1.回归教材,注重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三角函数大题考查主要在前三题中,难度不
  大,但单一型的题目将被更多的综合型题目所取代。特别是选择或填空题,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也可能是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容易出现情境新颖,设计巧妙的新题.学生往往容易失分,在二轮复习时应注重各个单元知识“交汇点”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在大脑中迅速、准确的提取。在复习过程中,可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概念题,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关注学生易错点,同步收集学生错题进行补偿练习.
  2.建构知识网络,对章节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知识的之间的联系.例如: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到诱导公式,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到二倍角公式,利用向量证明正、余弦定理等,同时关注高考热点,分析近三年高考真题,提出命题趋势的把握,对有关题型进行归类整理。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
  3.控制难度,注重教学的层次性.高考命题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高三数学复习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注意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要弄清《考试说明》中各项要求的具体落脚点,把握试题改革的新趋势.不要随便扩充和加深。例如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可以通过由简单到复杂变式教学:“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到“y=Af(ωx+φ)型的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到“一般三角函数式的图像和性质”,总结解决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一般思路和做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在此基础上提炼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同时,习题课应特别注意例题选择的综合性,习题教学的层次性,注重变式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技能,体会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4.规范解题,突出关键步骤。高考阅卷中,学生经常因解题不规范导致“该得分而没有得分”。对数学解答而言,解答过程的叙述要符合逻辑要求,不仅因果顺序不能颠倒,而且要步步有据,跨步要合理,主要步骤(评卷中的得分点)都要明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规范地做好示范作用。时间再紧张,也要对学生把得分步骤交代清楚.
  5.注意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结合,和导数不等式结合等依然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教学上要重视三角函数的工具性作用,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知识应用的拓展,有意识的注重知识板块的交叉运用,达到板块间的融会贯通.
  6.关注教学主体学生对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落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归纳小结,找出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对易错问题要经常练习,对易混淆问题要对比练习,对重点问题要反复练习,对练习后仍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要组织相关的训练进行补救,直至完全过关。为了提高辅导的针对性,要坚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要坚持面批.同时建立“学生练习情况记录表”,将练习、作业、演板、考试中显露出来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掌握学生知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工作,使学生练一次、考一次就能提高一次.
  认真研究高考题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坚持“最基础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的原则,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过程教学,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挖掘课本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及与他相关联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拓宽题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体验生活背景,丰富数学视野,

  • 【发布时间】2016/5/7 16:49:11
  • 【点击频次】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