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道石学校 蒙锡飞
【摘 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是学生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如何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提高计算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兴趣、动手操作、加强口算训练等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方法
计算能力是是小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是学生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如何夯实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基础,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好占整个数学教材60%以上的和计算有关的教学内容问题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做,从而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爱”计算。比如:利用自习课开展小组竞赛形式的计算比赛,让每个小组轮流选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计算题,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然后全班交流答案,给黑板上做对的学生所在小组记分,最后统计小组的得分,评出计算的先进小组。整体看来这的确是简单的一个小游戏,但由于小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这样的活动每次都精彩激烈。
再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运用玩抽签游戏的方法教学,先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队,两队各派代表抽签;抽的签是0—9这十个数字签,分别装在两个纸盒里。再出示游戏规则规则:1.两队各派4个代表抽签;2.每支签上有一个数字,第一个代表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个代表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个代表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第四个代表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很快明白:如果位数相同,那么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另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还有抢答、开小火车、闯关等游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通过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从而爱上了计算题。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操作活动中,既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又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把动手操作放在第一位,每当新授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就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摆一摆,弄一弄来促使其更好的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如在教学9+5时,引导学生拿出小棒动手摆弄。由于这个教学是以凑十法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我第一步是让学生根据凑十法移动小棒,从右边5根中拿出1根放到左边使它和9凑成十,此时右边剩下4根,这时,左边的10根和4根相加就得14。操作时,让学生边移动小棒边说说以上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真正明白凑十法的算理。第二步要上升到新的阶段,让学生说出因为9和1凑成十,所以要从5拿出1来和9凑成十,原来5被拿走1就剩4,最后10加4等于14,让学生走上讲台展演自己的操作过程。通过学生这样的动手操作,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很快掌握了算理和口算方法。
再如:学生在探索“18+4=?”时,我请小朋友先用小棒来摆一摆,“18根小棒和4根小棒合在一起是多少根?”然后交流摆的方法。
生1:我先摆1捆零8根,再摆4根,从4根中拿出2根和?8根合在一起凑成10根捆成一捆,合起来是2捆零2根也就是22根。
生2:我先摆1捆零8根,再摆4根,从8根中拿出6根和4根合在一起凑成10根捆成一捆,合起来就是2捆零2根。
……
接着根据摆小棒的过程,以小组合作、组长记录的形式,比一比哪组的算法多?最后交流算法,重点理解用竖式计算18+4的算理。
学生通过摆小棒体会了算理,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口算,体验熟能生巧
口算是计算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能力之一。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确信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和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的形式加强练习,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在9+几的进位加法中,一是以凑十法为目的来加强口算,出示以下题目:9+()=10;8+()=10;7+()=10;6+()=10;4+()=10;3+()=10。并且提问学生9和什么凑成十,8和什么凑成十,让学生通过口头来回答。反复几次后,每个学生都能脱口而出,且100%正确。第二是让学生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的训练,如4可以拆分成哪两个数,5可以拆分成哪两个数。此时,学生在训练中会发现,某一个数在拆分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这时我就进一步让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都说出来,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第三是在以上两项训练的基础上,就直接给出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目,学生已经有了前两段的训练基础,就很容易回答上来。并且让学生明白同样的一个数在拆分时可以不同的情况,如在9+5和8+5时,第一个5分成1和4,而第二个5就分成2和3,学生真正明白后,口算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用好课前三分钟
每节数学课的前三分钟,我都让学科代表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具体做法是由学科代表当小老师口头出计算题,其他学生齐说结果或者由“小老师”指名说结果,让学生每天都得到锻炼,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提前让学生进入上课专心学习状态。
3.家校联手,共同担起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重任
小学低年级学生手中都有一本《快乐口算》,学期初,我让学生坚持每晚完成《快乐口算》的10道题。《快乐口算》做完后,就由家长或者学生自己模仿《快乐口算》,每天出10道计算题,进行强化训练;学习小组长每天检查,教师每天抽查,给做得好的学生点赞奖励。
四、加强学生计算速度的训练,形成熟练的运算技巧
在计算过程中,正确是首要的,但迅速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能合理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应该进行速度训练。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注意看清题目要求,并注重看清数字和计算符号,然后合理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全班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如:让全班同学同时做几道题,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到时间就交卷,注意阅卷后表扬做得好的,鼓励有进步的,辅导做得差的。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常规运算速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从课内外抓起,坚信“万丈高楼平地起”,用最适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办法来激励和训练他们,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 【发布时间】2016/5/7 16:49:54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