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作者】 黄 盈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樟木初镇第一初级中学 黄 盈


  课堂在学校中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空间,是学生和教师的重要生活领域。在这里,教师与学生都展示着他们的生命与价值的存在。我认为,营造课堂,首先应把课堂建立在生活的意义之上,树立生活的课堂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这样,学生的学习生活才有趣而丰富,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内化为生活实践能力。
  一、课堂生活化的原由
  1.是当前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教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风采和活力。
  2,是构建理想课堂的需要。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社会课程尤为如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社会课堂,才是具有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3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的教学评价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支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索能力口健全人格,锻炼综合能力。
  二、课堂生活化的表现
  l、课堂是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是被教师垄断的场所。课堂不属于知识,属于人为的双边活动,该活动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样,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去切磋、探究、交流。而教师也会明确自己的地位,把教学活动建立在一种良好的对话关系上,会使课堂成为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充满生机的生活环境,成为学生的活动与发展能力的空间。
  2.课堂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而不是知识的“交易所”。过去的教育常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课堂是从事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现状主宰了整个课堂,课堂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教师与学生的“买卖”知识的“交易所”,从而造成了教师与学生精神世界的萎缩。
  三、课堂生活化的要求
  第一,课堂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课堂里,学生不仅仅是以认识主体而存在,而且还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依生活于此。课堂是人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情感不仅是学习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使得这种平凡的学习生活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第二,课堂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家”的感觉。“在家”的感觉是热悉、亲切、依恋……这也是构建生活课堂中要对师生关系作出新的意义建构的原因所在。
  第三,课堂使师生的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理想需要与现实需要相融相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在学习中,学生用自己的身心经历着、感受着、体验君整个生命活动。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去寻找课堂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把社会需要或理想需要建立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
  四、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教学情境生活化。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已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合理营养?你做到合理营养吗?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2、平时你爱吃的小食品有哪些?购买时你最关注包装上的哪些内容?3、你常用小食品替代正餐、只用碳酸饮料解渴吗?4、你减肥过吗?这样做科学吗?5、你有偏食、挑食和不吃早餐的习惯吗?6、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7、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等。  
  这样的问题的设计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的,是把问题寓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之中,关注学生身边的“常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上升过程。教师通过教学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搭建沟通生活素材与教材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理解生活的同时活跃思维,提升了能力和素质。  
  2.教学内容生活化。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满足创造性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3.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创新。生活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外延,课堂活动常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寻找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领略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对学习生物学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并学会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之中。
  4.课堂之外还进行小课题研究,如结合所学习的遗传学内容,学生可选择或自定某项小课题开展研究学习,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收获,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相应内容的兴趣和热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堂是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6/5/25 16:48:12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