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化策略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二曲初级中学 赵峰鸽
【摘 要】 陕西省中考120分的英语成绩中,听力占25分,分值较大。英语听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取语言信息及获得言语感受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或掌握英语教学的必由之路。因此,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学生可以通过听吸收大量新鲜的语言材料,加深所学语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有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其中“听”排在首位,以“听”入手是遵循语言学习的最基本规律。此外,《新课标》对初中学段的听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三级要求是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四级要求则是能在所设置的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及小故事的内涵;五级要求是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内容并参与讨论。根据自然语言的学习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英语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讨。结合本人在近十几年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采用以下策略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优化。
一、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听有两种方式:精听与泛听。泛听是指任何听力材料先完整地听一遍,重点放在语篇的理解;而精听则是指在泛听的基础上反复再听几遍,将文章分成语段,语段分成语句,语句分成意群,逐个击破,或者做逐词逐句的听写练习,重点是确保语句的理解。
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语音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常用语和常用句型。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地提高听觉反应能力。
可以说,泛听是目标,精听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实际交流活动中的听力,在听力训练中必须采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泛听先行,精听在后。只有精泛结合,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听力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创设情景,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对听力学习有动力,积极性增强,课堂效率提高。
在听时,利用情景获取信息的能力应该是视听结合。这里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师的动作、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模拟情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理解和强化刺激,加深记忆。而不是边看文字材料边听,因为这种视听结合会助长听觉对书面文字的依赖,也不符合听的真实性。比如,在上Go for it九年级Unit 4第一课时听力时,我拿出自己的一张旧照片问:“ Who is this ?” “It’s Miss Zhao.” “ Yes , It’s me. What did I use to look like ? ” “ You used to be short. You used to have long hair . Your hair used to be straight. ” “Oh Yes, I had long straight hair. but now look at me , What does Miss Zhao look like ? ”再问学生“What did your mother use to look like ? ” 让学生直接回答,学生可以脱口而出。而且因为是“听”来的,感到特别有新鲜感,记得也特别牢。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有很大的帮助。接着叫学生编一段新的对话,并由表演者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观看的学生听后来回答。这样,带着目的听,充分调动了他们听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听力的效率。而且整节课学生在说自己想说的话,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听自己熟悉的交谈内容,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中进行听力,教学效果很好。并且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参与。这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对学生其他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树立学生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在播放听力时,有些学生因听不懂成段的英语短文而很难进入听力的状态;有些学生心理上过度紧张,导致听力材料都听完了也不能听懂一两句;还有些学生在播放听力素材时注意力不集中,失去继续听下去的信心,这些都会对信息的输入出现断层,势必会影响听力的效果,造成听力障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听前稳定好情绪、调节心理变化,放松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好准备,了解并预测有关信息。有人说听力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为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测试,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与积极主动的情绪进入测试,克服“听力恐惧症”。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听前介绍背景,或者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熟悉材料,降低难度,还可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2、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和适当的检测方式,减少“威胁感”。所选材料应注意知识性和语言的地道性,内容的难度,说的速度,语体等要适宜,以学生能听懂基本内容为前提。检测方式也要追求灵活多样,难易结合。
3、能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决不可挖苦,嘲讽,使学生“轻装上阵”。
4、合理地把握听的时间,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短,易疲(下转第104页)(上接第102页)劳。所以听的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应动口、动手、动眼相结合,以减轻疲劳。
四、听说读写相结合,四项技能齐头并进。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原则。因此,在以提高学生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所侧重,又全面发展。
1、听说结合: 在听完一段录音材料后老师可以就所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 听音答问、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讨论等,把听与说有机结合起来,以说促听,培养整体的语意理解能力。
2、听读结合: 听后随着录音磁带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培养语感,这对提高听力作用很大。也加强了阅读训练。
3、听写结合: 即听写,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所学材料的部分段落进行听写,促使学生逐渐发展听音会意能力,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增强听的精确度及写的速度,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的训练方式有听课文的短语、句子、段落,听课文原文填词等。
五、听力训练方法须得当,重视听力应试技巧指导
作为一种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则需专门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听力技能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识别技能,即识别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知识的技能。例如能辨别出听力材料中多数单词的词义,组合成的词组意义;同单词在此处的具体义项;能听懂对话里一些明显的连读、典型句型等。
2、学会预测,即对将听材料的语句成分的预料和内容情节的期盼和估计,以及根据上下文对熟悉或者没听清部分进行猜测,也就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比如,2012年陕西中考13题,根据材料Lucy, you’re late for class again !可知这是老师在批评上课迟到的学生,所以推断对话发生在教室。
3、抓主干,即通过听关键词、语调等手段来抓内容大意。因为事实上我们也只需要知道其主题大意,而不需逐字逐句,一字不漏地全部接受,那也是不可能的。教师可教给学生用摘录、画图等方法来做听力,特别是一些有地点、方位的内容,或者有比较性内容的短文,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尤其好。比如,2011年陕西中考第6题问What color does Mary like best? 答语But red is my favorite.中虽然没有like best,但是关键词favorite和它意义相同,就可确定答案。
4、边听边记,即通过听,快速,准确,简要的记下关键信息。《新课标》要求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善于记要点、获取主要信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并用自己的符号记下来,快速作答。尤其是人名、地名、时间、日期、年龄、价钱、距离的数字等听后易的遗忘内容。比如,陕西2013年中考11题,学生听到He is 11 and I’m 2 years older.时可快速记下11和2 years older.
5.听一遍后理顺关系,把握首要问题。一般来说,听力测试的对话或短文都读两遍,在听一遍后积极思考,理顺关系,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对于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总之,在语言学习中,听是吸收和巩固语言知识及培养说、读、写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注重英语语音、词汇教学,强化听力训练及技巧指导,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孩子们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使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薛小芳《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3]《现代教育新理念解读》,2005宋德如,孔锴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6/5/25 17:00:16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