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开放式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张丽娜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开放式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 张丽娜


  【摘 要】 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将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运用到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去,本文介绍了开放式教学发展的背景、现状以及在当今时代出现的必然性。通过开放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说明了基于微课开放教学思路;设计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基于实验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创新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深化地理认知,升华地理理论,实践地理知识,快乐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微课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型。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开放式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
  地理课是中学各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1]。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将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运用到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去。开放式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地理学习和运用领域,提倡提供给学生基础性强而具有时代感的地理知识、信息和技能,主张引导他们从身边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收集相关信息,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2]。
  开放式地理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思想的开放,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它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利用课堂教学体系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关系,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和多向联系[3]。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积极的探究,将开放式教学的理念运用到地理教学当中,收获颇丰。本文选取教学中的部分微片断,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开放式教学在地理中的实践应用。
  1、基于微课,开放教学思路,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构建开放式地理教学,老师的教学思路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形式不应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探索切实可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例如:对于我国自南向北、自西向东的景观类型的变化的理解,可以虚拟“小林从海南岛出发,向北到达哈尔滨,再到达连云港,向西到达乌鲁木齐等地,沿途看到的、了解到的,以微课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后归纳总结视频中提到的地理事物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并辨别哪些景观是不可能出现的,并且说明理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看两遍,讨论。再如:在讲授区域地理内容时,我运用了硕鼠、狸窝及录屏软件,制作了大量以导游讲解式为主的短视频,上课时播放,带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短片的效果较好,学生在复习时都能准确的说出该地区地理事物及特征。 
  2、设计拓展性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延伸教材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教学过程。例如:我在讲解塔里木盆地时,讲到这里气候极端干旱的原因是距海较远,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距离海洋都远,有人提出:相比之下,塔里木盆地距离南面的印度洋相对较近些,能否做个假想:“如果将塔里木盆地南面的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铲平,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可以随着西南季风深入新疆,给干旱的新疆增湿,也可以使高寒的青藏高原地区增温,可谓是一举多得?”可以让学生讨论这种假想的可行性,并论证利弊。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可得出结论:不可行。学生阐述讨论结果,老师总结:首先,青藏高原地区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严峻挑战,这一工程艰巨,工程量巨大,多年冻土不利开挖,还会加剧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再者,大量的降水会使新疆在干旱气候下保留下来的古城遗址,如楼兰古城、高昌古城、交河故城等出现坍塌,古城遗迹不复存在,也就意味着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的覆灭。
  3、基于实验的开放式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地理课可以向生物化学等学科一样,把实验搬到课堂上,或者去实验室、室外上课。例如:在讲解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和湖泊的调蓄作用的时候,就可以做个简易的模拟实验:用装有海绵的透明塑料盒(盒底扎一小孔)模拟河流和湖泊,用一瓶纯净水模拟三江源地区的冰雪及冰川融水,刚开始缓缓注入,加入讲解:此时是气温较低时,冰雪融水量较少。可观察到,刚开始没有水流出,渐渐的才有细股的水流;紧接着,大量水一次性倾倒,加入讲解:此时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大增。但可注意的是,流出的水量仍然是细股的水流,变化不大。在做这个实验时,老师边讲解,边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学生总结得出:刚开始没有水流出,说明河流和湖泊具有蓄水作用,冰雪融水量增大时,湖泊和沼泽补给给河流的水量没有太大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和湖泊的调蓄作用。实验时间不长,但印象深刻。
  开放式地理教学,开放了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开放了学生思维、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开放式地理教学: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2.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地理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创新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深化地理认知,升华地理理论,实践地理知识,快乐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地理课的开放式教学.成都教育学院报,2003,17(2):49-50.
  [2]刘燕.开放式教学滚动式实践——师范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模式.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7-28.
  [3]张文艺.开放式地理教学初探.地理教育,2004,1:27-28.

  • 【发布时间】2016/5/25 17:18:53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