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十八中学 王 笛
【摘 要】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置身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环境中,同样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我们的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操作便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与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置身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环境中,同样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我们的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操作便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与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呢?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是开放性的、全球化的;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是刻不容缓的。
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以课件形式出现,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到的不同层次知识在计算机上有选择性的完成练习,同时在课件中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答过程,通过计算机在屏幕显示,进行交互性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局域网教学软件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再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是: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面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而多媒体环境的直观、互动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使得学生很快明确了操作目的、方法,并画出最终图形,从而快捷、有效地解决这一课的难点。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数学教学,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的两大支柱,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处理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诸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并非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但为了达到所需目标又不得不经过这些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一课时,我们必须要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而这是非常费时间的,我们几乎很难分出更多一点时间去讲解函数的性质,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在这种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它信息技术设备接在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又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双曲线的形成,二是对双曲线与两坐标轴无限逼近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一改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画图软件,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给自变量赋与更多的不同的数值,让学生自己来“绘制”出双曲线,并最终发现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数学活动,不是独立地理解数与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数到形,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没有较好的媒体来表达几何中的一些抽象问题,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十分困难。而在多媒体技术普及的今天,适时地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设教学的文化背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时,很抽象地给学生讲两个三角形怎样全等、怎样可以重合,学生根本就不容易理解。有了多媒体之后,以动画、旋转、平移等方式展现出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组合一些常见的全等形,使学生能在生动变化的现象中形象、直观地认识图形,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时,我就将这节内容做成网页,分成“判定定理”、“例题解析”、“知识探索”、“牛刀小试”、“中考试题”。在“牛刀小试”、“中考试题”这两部分的试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题目与答案均有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性、反馈及时性,使其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中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 【发布时间】2016/5/25 17:19:19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