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
安徽省含山县环峰第三小学 卫广霞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之前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程度,就必须借助合作的力量,因此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课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准备;方法
虽然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效率并不高。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为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课堂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完善各种合作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效率。
一、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讨论的价值在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让学生有机会对事实作清晰、准确地表达。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关键在于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一)讨论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
(二)讨论的内容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三)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二、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讨论的时机教师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源于教学的需要,一般来讲,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一)在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组织讨论
(二)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组织讨论
(三)在学生的意见分岐较大时组织讨论
(四)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组织讨论
(五)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讨论
(六)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
三、小组合作讨论的技能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技能:
(一)给充足的数学独立思考时间。小组谈论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是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加上每个人的互动合作能力。在数学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很重要,教师必须学会耐心等待,等待的时候,表面即使“死一般的寂静”,我们也一定要相信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火山爆发之前的蓄势。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数学思考”应当理解为一种数学素养,它包括两个方面:思考数学与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一般的活动,而应该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关于数学课上要有数学思考,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数学课要有“数学味”,也就是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
(二)听的技能。互动合作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倾听和表达的技巧上。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教师要十分敏感地去倾听学生,不仅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要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学生之间也要学会倾听,先学会倾听老师的言语和小组内同学的发言,再学会倾听教室里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一个同学的发言,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倾听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讲究方式与技巧,主要包括尊重、专注、容忍、理解。尊重就是把别人看作是与自己一样平等的、有人的尊严的人;专注就是不分心,保持与对方正面的、稳定的目光接触;容忍就是“我不能同意你讲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理解就是站到说话者位置上来体验对方的立场、处境和想法。具体做法是: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教师训练学生听人发言要专心,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2.培养学生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3.培养学生听后能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说的技能。当每个人都学会倾听之后,对表达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表达是要把自己内在的想法真实、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别人得以理解。不是要求句句说得正确,而是所说的与所想的要一致。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说话时要条理清楚,有逻辑性。此外,还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要学会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四、讨论交流的的重要性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讨论时要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学生不仅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用宽容的态度积极聆听各种不同意见,并把各种意见和自己的意见综合比较、正确判断,在较短时间内去伪存真,弃粗取精,进行优劣抉择,提出更合适的意见。这是一种高层次高要求的智慧互动,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智慧的生成。而这种讨论氛围的生成仍然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投入。如果师生都能自觉学习并学会倾听和表达的技巧,那么课堂上的讨论对话也就会生动鲜活起来了。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课堂并非一件难事,但是要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课堂就不容易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前,应该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哪些条件,应该以何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教学情境如何从人为走向自然》,《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1—2)
[2]刘仍轩、张云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育》, 2005 ??? 年(1—2)
- 【发布时间】2016/5/25 17:22:23
- 【点击频次】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