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

 

【作者】 胡 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


贵州省兴义市湖南路小学 胡 方


  【摘 要】 绘画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十分喜欢画画,他们经常情不自禁地到处画,在地上、纸上、书上,无规则地乱涂乱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拘无束。他们用自己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去认识、去探索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在美术活动的天地里,他们真正成了生活的主人。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儿童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儿童的绘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它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作为儿童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关键词】 学生;绘画;兴趣培养

  绘画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学生的天性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也反映了学生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在绘画活动中兴趣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节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呢?
  一、以身为范让学生感受美的概念
  教师应当仪表端正,教态大方,这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有的美术教师仪表较为拖遢,不修边幅,还自以为是个性表现,这不能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是不可取的。体态和颜面是对人认知的接口,体态不顺,颜面不端,常常引起不快,影响交流和沟通,从而便大大降低了某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更应注重人格及修养,使学生产生敬佩感,这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课的兴趣大为有利。另外,要有实际动手技能。学生往往讨厌枯燥的理论,喜欢实践,教师如能娴熟自如地当场演示操作,学生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还要反对那种故作真人形象,万念俱空,只顾画画的一种姿态。
  二、鼓励实践,大胆作画
  许多小学生对绘画有一种神秘感,认为别的同学一画就像,而自己怎样画也不像,心理有一种忧虑感。在他们看来,绘画是最难的事。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他们轻松地作画,尽量抒发内心的感情,不要考虑画的好坏成败。对于表现内容贫乏、单调,则千方百计启发他们想象,调动他们的记忆,搜集素材,进一步丰富画面。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美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如何将学生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作为学生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三、从玩和画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古希腊的柏拉图说:“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成为少年做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动力喷涌,欲罢不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常常提出“玩”,时时念着“玩”,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的技能。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该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的游戏。如画“花瓶”,老师拿着一个藏有花瓶的口袋,让孩子闭着眼睛去摸,感觉它形状及结构,然后由孩子们根据想像去设计这个花瓶来分析花瓶的结构原理,讲评设计方案,这节绘画课就轻松的上完了。让学生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些由目的,由任务又带了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学生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让学生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
  四、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对画画都有兴趣,但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使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带学生到户外活动时,引导学生和大树、小花讲话“大树,大树,你真高,我给你画张画像吧!”这些充满情趣的语言,在无形之中就会使学生产生作画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儿童的兴趣,用心去呵护、发展儿童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绘画实践,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培养起儿童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 【发布时间】2016/5/25 17:24:02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