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应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作者】 操 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教学应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中学 操 矛


  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数学教学中“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宗旨,让学习潜能生和优秀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一个班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它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造成,而主要是后者,作为一个任课教师,必须摸清情况,因材施教,切忌把整班学生当作原有水平相同的情况来组织实施教学,否则会使“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也使教学质量越来越低下。
  下面就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体会,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设计应有目的性
  要使全班学生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首先要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讲“无理数”前以历史故事讲述无理数一词的出典: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正方形对角线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比来表示,即遭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反对,认为这是无理的,希伯索斯为真理献身,而产生了无理数,通过探究可顺势导入无理数的教学.
  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必须丢弃“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二、上课、提问、板演应有针对性
  教学的基点应放在一个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原有水平上,把“差”生尽力拉上来,把“优”生努力推上去.
  教师要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总的原则为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必须照顾到全体学生.组织课堂数学教学应遵循:
  1、教学目标主导性原则.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位置不可颠倒.
  2、学生参与原则.采用有效手段强调学生参与意识,推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3、交往与民主原则.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
  4、巩固强化原则.要求学生时刻不忘学习效果,而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及时克服困难,巩固知识,使之顺利进行学习.
  如讲授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定理时,可提出生活中会发生的实际问题,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a与b两块,要配大小同样的三角形玻璃,且只可取一块a或b,让学生思考应取哪一块? 为什么?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急于探求结果而导入新课。抓住关键,精神引导,拓展思维,使全班学生都动起脑筋来。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注意双基,开发潜能,有条不紊,环环紧扣,还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连续提出新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差”生通过诱导渐渐跟上,“优”生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对顶角”概念讲述后,可讨论如下问题:
  (1)画∠AOB,反向延长边 OA、OB成边OC、OD, sp; 找出∠AOD与∠BOC的关系。
  (2) ∠AOD,∠BOC与∠AOB有何关系?
  (3)一条直线MN过点O,则∠1与∠2是否为对顶角?
  (4)有哪几对对顶角?
  (5)若三个角有公共顶点,其中二个角与第三个角分别互补,这两个角是否为对顶角?
  数学教学中,板演最能看出学生当堂课掌握知识的程度,课本中的“练习”基本上应尽可能多由“中”或“差”生完成,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出、改正,同时让“优”生讨论,思考课后的“想一想”。如学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后讨论:为什么有的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而有的却没有?又如讨论:若关于(y2-4y+a)∕(y-3) = 0的方程有增根,求a的值。
  对有独特见解,一题多解的学生的板演进行鼓励与比较,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应给予提醒,让学生如老师那样讲解和改正。教师也可采用讲题目时故谬的方法,准备一系列有错解的题目让学生识别、纠错。如下列合并同类项中是否有错?错在哪里?
  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设计不同层次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课堂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层次。
  “量”指设计的练习、巩固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做这类题,大多学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对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或通过优等生的帮助,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发展题,只要求学有余地的学生去理解。这样,既增大了学生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总之,差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地、客观地、真实地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对基础差、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帮助查找原因,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教师要注意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发布时间】2016/5/25 17:24:43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