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刍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刍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威宁县第一小学 杨光照
【摘 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他们的学习效率就越高,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我们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我们常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是他们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并且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和深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我们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从感性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本门课程的入门阶段,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定律等方面的教学。但是这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历,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无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以及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是通过多次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质的变化和飞跃后而产生的,所以说感性认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而学生的感性认识要依靠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形象直观,具体可感的事物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角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笔者先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和模型,如五角星、三角板、桌角、张开的剪刀、打开的门等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形象的实物归纳什么是角,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角的概念”这一理论知识。待学生理解了角的概念后,教师再使用教学圆规进行实物演示,即圆规的一根腿不动,旋转另一根,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何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教具,即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教师演示完毕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教具进行演示,这样他们就能用运动的观点来阐释角的概念,而且为接下来学习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因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让学生能够洞察数学现象的本质,要能够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能够认知识间的练习和区别,进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发现知识间隐蔽的、内在的关系,进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在教学完“合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个习题:判断两个质数(如2与29、5与11)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要解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如质数、约数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整除——约数——质数(素数)——合数”的知识链进行思考:质数2乘以质数3等于6,而6是合数,6的约数除了1和6外,还有2和3。由此可以推断出如果一个质数甲乘以质数乙等于丙,那么丙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至少还有甲和乙,因此说丙一定是合数。这一结论的得出就是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推断出来的,有助于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更深的层次,进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另外,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他们对具体的数学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与严谨性水平的集中反映。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当从低年级开始就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和总结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他们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小学生一般情况下难以摆脱原有思维方式,这也会影响他们对新知识、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因此,要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创新思维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识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进行探究,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调整、整合、归纳等,进而寻找更简洁、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相加来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其实,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能够用更简单的方法计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经过思考、计算总结出:圆柱体的底面可以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形底面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就是底面的半径,因此两个底面的面积和为cr,圆柱体的侧面积为ch,因此圆柱体的表面积可以计算为:S=c(h+r)。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后来提出的计算方法更简便,更容易理解。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研究,寻找和发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素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6/5/25 17:30:31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