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于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
【正文】
第一、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实验技能不高。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一些小实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并得出实验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有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发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就凸显了教法的单一性。同时,忽视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际上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录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大大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
第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四个“少”。1、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2、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3、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4、注重结论,对实验报告内容的关注少。针对上述现象,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为此,提出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如下:
一、切实加强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我已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既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才会大大提高。教师要上好演示实验课,首先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在自己的教案中要专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间,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时间,对学生提出问题应对的准备,及其怎样引导学生由现象分析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等等,而且教师要亲自先做相关的演示实验,以免在课堂上出差错,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不能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只有成功的演示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的相关概念、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合作的探究精神等方面的特殊育人功能,这是任何知识所不能代替的。
2.注重学生实验探究经历的过程,切实搞好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能够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讨论、交流与合作、评估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大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大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分组实验教学促进了手脑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连在一起。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为学生的再学习奠定基础。当前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因教学时间紧,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后知识,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后这些小实验却因取材得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等特点,吸引着中考命题者的眼球,而且它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八年级 “利用水盆和平面镜探究光的色散”,“利用放大镜自制照相机” ,“自制重垂线” ,“不倒翁”,九年级利用“纸盒烧开水”,“利用漆包线和大铁钉自制电磁铁”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抽时间让学生拿来学校展示,并对做得好的加以奖励。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定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升入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小学生有了很大的跨越,对一些问题有了主观想法,而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演、学生看,教师讲、学生照做的教学模式教学的话,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新思维方法的形成。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制实验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强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等,这些器材学生熟悉,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自制教具,丰富教学资源。
自制教具是短期内解决实验条件的主要手段。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众多学校经费不足,实验教学仪器的短缺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师生动手、自制教具,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很多实验的材料可以说是随手取材。例如:一次性注射筒,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用途广泛,它安全、价格便宜、筒体透明、标有刻度、封密性好、易于操作,用它可以做大气压强的演示、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大小、气体液化、流体压强实验等等,利用身边廉价的物质资源进行物理现象明显的实验,说明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无限的资源库,只要大家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变废为宝,为教学所用。同时,通过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师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消除了学生的害怕心理,因怕损坏仪器而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制教具取材廉价,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做,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多样性。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不少学校班级都有了先进的电子白板,要求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例如: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目了然。八年级《托里拆利实验》因汞有毒,教材不让教师在教室演示,教师可用多媒体放视频给学生看,来填补“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的不足。
关于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贵州省开阳县第二中学 陆龙刚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以验证为主,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这与《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本人通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及实际调查,发现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实验技能不高。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一些小实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并得出实验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有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发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就凸显了教法的单一性。同时,忽视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际上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录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大大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
第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四个“少”。1、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2、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3、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4、注重结论,对实验报告内容的关注少。针对上述现象,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为此,提出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如下:
一、切实加强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我已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既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才会大大提高。教师要上好演示实验课,首先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在自己的教案中要专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间,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时间,对学生提出问题应对的准备,及其怎样引导学生由现象分析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等等,而且教师要亲自先做相关的演示实验,以免在课堂上出差错,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不能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只有成功的演示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的相关概念、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合作的探究精神等方面的特殊育人功能,这是任何知识所不能代替的。
2.注重学生实验探究经历的过程,切实搞好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能够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讨论、交流与合作、评估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大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大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分组实验教学促进了手脑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连在一起。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为学生的再学习奠定基础。当前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因教学时间紧,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后知识,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后这些小实验却因取材得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等特点,吸引着中考命题者的眼球,而且它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八年级 “利用水盆和平面镜探究光的色散”,“利用放大镜自制照相机” ,“自制重垂线” ,“不倒翁”,九年级利用“纸盒烧开水”,“利用漆包线和大铁钉自制电磁铁”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抽时间让学生拿来学校展示,并对做得好的加以奖励。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定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升入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小学生有了很大的跨越,对一些问题有了主观想法,而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演、学生看,教师讲、学生照做的教学模式教学的话,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新思维方法的形成。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制实验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强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等,这些器材学生熟悉,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自制教具,丰富教学资源。
自制教具是短期内解决实验条件的主要手段。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众多学校经费不足,实验教学仪器的短缺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师生动手、自制教具,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很多实验的材料可以说是随手取材。例如:一次性注射筒,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用途广泛,它安全、价格便宜、筒体透明、标有刻度、封密性好、易于操作,用它可以做大气压强的演示、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大小、气体液化、流体压强实验等等,利用身边廉价的物质资源进行物理现象明显的实验,说明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无限的资源库,只要大家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变废为宝,为教学所用。同时,通过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师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消除了学生的害怕心理,因怕损坏仪器而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制教具取材廉价,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做,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多样性。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不少学校班级都有了先进的电子白板,要求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例如: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目了然。八年级《托里拆利实验》因汞有毒,教材不让教师在教室演示,教师可用多媒体放视频给学生看,来填补“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的不足。
- 【发布时间】2016/6/7 20:11:38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