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二团学校 冯 民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总的出发点及旧宿。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它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涉及人文、自然、社会、人生、道德等各部领域。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了解掌握其他领域的基石,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课堂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师所研究的重点。
【关键字】 综合;质量;学习;方法;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那就是“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评价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一、与时俱进,传授各领域知识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如增设每日新闻,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每天安排同学收集当下热议话题或新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达。营造和谐氛围,即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创造氛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合作探究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状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与共鸣、个性的表达、精彩的展示、智慧的闪现、创意的汇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求知的愉悦。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从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开始……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悠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2、选好突破口,尝试创新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大量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必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三、引导启发,改进教学方法
受中考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讲得面面俱到,唯恐漏掉知识点,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呆板、沉闷,陷入“少慢差费”的怪圈;而有的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负担过重,苦不堪言。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寻求突破,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法渗透学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来指导学生的“学”。如何改革传统的教法呢?应该抛弃旧有模式,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如可以采用“动脑、动口、动耳、动手”四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勤动脑,想一想,自主先学;勤动口,说一说,合作探究;勤动耳,听一听,展示点评;勤动手,试一试,检测提升。当然,语文教学方法多多,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即为好的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像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初中生所独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的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与乐趣中更快地掌握理性知识,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注重打造高效课堂时,也应该注意进行课后开放式巩固,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 【发布时间】2016/6/21 17:20:45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