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作者】 扎吾列·托胡塔尔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新疆额敏县杰勒阿尕什镇牧业寄宿制学校 扎吾列·托胡塔尔

  费时多,效率低是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35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在小学阶段,每堂课仅35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需要时间,35分钟,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这35分钟的利用率。怎样才能科学地提高这35分钟的利用率。怎样才能科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说读写。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只有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变成了教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状态而分散注意力;只有“动”,也不能称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教每一个内容时,都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做开启生命大门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对于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对于内容比较难的、枯燥的、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从而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因此,我们要通过适当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多媒体、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收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的,背景知识越清楚,他们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
  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6/6/21 17:21:38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