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活”起来

 

【作者】 王丽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活”起来

 

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王丽梅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语文教学写过一篇《关键在一个“活”字》的文章。文中说: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关键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优势突出,应做为首选辅助手段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空间的三界,时间的悠长,史料的丰富,情感的复杂,想象的奇特,认知的深浅等语文学科内容的特征决定了可以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推进素质教育。和传统的直观教具及其它科目相比,多媒体语文教学有如下优势:
  1、声画并用再现生动的生活情景,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达到教学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语文老师都注重于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真挚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但生活中很多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深刻的道理,久远的历史,仅靠语言描绘和形体动作,思维是难以全面展现的。多媒体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再现情景。
  2、全面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加强对教材的理解
  语文教材常深及到人、事、物、景等具体内容,但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学生只阅读文字,印象并不深刻,若能恰当地进行电化媒体嵌入,让学生亲身目见、身闻,临境,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同一个实验对象识别相同的事物,采用不同的手段效果明显不同。用语言文字描述,识别时间为2.8秒,用线条图示需要的时间是1.5秒,而采用实物直接展示仅用0.7秒。由此看来,选用得到的教学手段,将会加快学生思维活动,快节奏地掌握内容,有重点地落实教学目标。
  3、扩大课堂容量,充实知识内容,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大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信息容量大,听说读写训练方方面面,板书提纲丰富多样,传统的“教师的口+黑板+粉笔”的常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诗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解决这些困扰,老师可以事先将打算用的图片、表解、场景、影视、板书的知识结构等制作好,在讲授中,通过多媒体调出,既避免了学生活动太少的弊端,又开阔他们的视野,留出更多时间阅读、思考、讨论、总结。
  4、有利于捕捉真善美,因势利导,进行审美及思想教育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特别是散文几乎篇篇都是“依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它们作为美的载体,几乎涵盖了人类文化传统中领域的美教育,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把教材的理性内容与感情形式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琐碎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目前一种最先进的构建在现代化基础上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发展前界也是极其广阔的,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由“人灌”到“电灌”的死模式,那么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笔者认为:
  1、遵循媒体与教学内容统一的原则
  媒体作为电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感情材料,更重要的是它要能介入学生的心智的活动过程。应用丰富的“电教语言”通过对素材的动画设置或旋转移动,或闪烁隐化,或分割合并等一系列加工,让它们“形象化”地显现在学生的面前,配以声音,这就解决了抽象思维过程中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困难,也降低了抽象思维的难度。多媒体可把异地异时发生的一些情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我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时,先引用《好汉歌》也就是《水浒传》影视的片头曲导课,随着音乐的高亢激昂,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性情就通过这首歌给煽出来了,再接着用剪辑的《水浒传》影视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片断把个官逼民反的事实很有说服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逆来顺受的林冲在阴险狠毒的高太尉的紧逼下最终杀死张谦陆虞候等人逼上梁山的典型,揭露当时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画面上紧扣“风雪”二字,极力渲染一句“迎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正紧”,通过声音与场面使人觉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也预示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将在山神庙前展开,是对山神的冲撞呢?还是林冲还山神的威严呢?学生在观看影视时,一种除恶出气的快感终于在林冲的反击中得以实现,教学目的也就在这些细腻的观察中得以实现:明白了林冲离开草料场息火动作的细致刻画是为了表明火烧草料场完全是人为纵火,明白了文章对“雪”的极力渲染的目的,因为太雪压垮了草房,林冲才得以借宿山神庙,因为风紧雨雪大林冲才会用石头挡住门得以窥听到高俅与陆虞候的阴险密谋,这些都不需教师细讲,只要稍微点拔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了。
  那么是不是媒体越多越好呢?显然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选择与教材紧密配合的多媒体,切不可为赶时髦或应付公开课而“为用而用”“为现代化而现代化”,结果搞的“画面花里胡哨”又是图片,又是多种声音不断,喧兵夺主,给学生造成了感知疲劳。遵循与教学内容统一的原则,具体讲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即媒体服务教学这个整体。②典型性原则:“宁缺毋滥”尤其是重难点突破时有帮助的感知画面,如上面提到的草料场和山神庙前的“风雪图”。③启发性原则,尤其是作文讲学时的一些容易想象的具体感知画面是必不可少的。
  2、遵循媒体与教学过程优化的原则。
  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尽量选择最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最能体现的动态,最形象快捷的手段。能用录像影碟反应的最好不用幻灯片,能用图片说明的尽量不用文字,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获得最佳效果。

 

  • 【发布时间】2016/1/23 18:16:28
  • 【点击频次】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