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谭邦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江镇中小学校 谭邦春

 

  【摘 要】 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经常地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自学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关键词】 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了“教”,而忽视了“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那些由教师“喂出来”的学生,很难设想他们会有较高的能力水平。那么,知识的获得、知识用来解决具体问题都需要依靠能力。相对来说,能力应更具有长期的效应,它是初中毕业生进一步成长的重要寄托,是在不同道路上进一步成才的必要条件。现代教学方法是贯穿现代启发精神、以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特别是更好地发展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建构活动,目的是要建构数学知识及其过程,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翻版。而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对同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有不同侧面、深刻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培养。预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做作业、自测等都可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学,才会“爱学”。在平日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课堂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对部分较为困难的知识的解决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是创设相应的情景辅助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几何体的表面图》时,实现有效教学,可以这样导入:如图,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箱子的一个顶点?A,它发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B?处有它感兴趣的食物,这只蚂蚁想尽快得到食物,哪条路径最短?试在图中将路线画出来。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小蚂蚁找到最短路径?生:学生兴趣很浓,想尽快知道答案,通过讨论,可得到很多方法。师:生活常识可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若把这个正方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就不难发现答案。
  二、首先激发学生自学数学的动机
  数学教学应当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为抽象数学概念建构适当的“心理意义”,又要引导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把握具体对象,注重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
  学习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使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清楚,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这些观点对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是很有启发的,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建构性。这些都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无数事实证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自学习惯:
  1.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复习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3.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核心,而突出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关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提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提问的对象,不同难度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都得到更多的展现机会,激发学生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2.讲解:讲解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的讲解语言要准确、严密、精练,要起到启发、点拨、释疑、归结的作用。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3.复习: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列出复习提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列问题的独立思考进行归纳和概括,提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用数学思想方法加以统摄,使学生从方法论的角度加以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宏观上思考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小鸽,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2]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6/3/24 16:33:30
  • 【点击频次】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