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破解初中生作文“入门”困局

 

【作者】 施念初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破解初中生作文“入门”困局

 

广西南宁宾阳县宾州镇第五初级中学 施念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不少学生心间的一块“心病”,学生提笔苦想,却无从下手。《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明确提出写作的八点要求。其中在第一点和第二点分别作出这样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学生写作文,其实就应该是书写自我,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不少学生苦于头脑空白,往往出现空编瞎话或抄袭套用他人的文章来敷衍了事,这对学生的写作无疑是雪上加霜,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写作的“硬伤”。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来自我们日常生活。提起作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他们往往对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二是少数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就是思泉如涌,总有写不完的劲儿。这强烈反差的根源在哪里?我认为,这少部分的学生拥有一双慧眼,他们学会留意生活的点滴;他们拥有一颗敏感的内心,学会体验生活。他们通过摄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提练生活,积淀了写作的“涓涓细流”。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写作?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会他们学会留意生活。贴近我们自身的东西很多,这其中有我们的校园生活:老师、同学;学习、交往……也有我们的家庭生活:亲情关爱、成长烦恼、矛盾碰撞……还有我们的社会生活:见闻奇事、国计民生、公益活动……这所有的点点滴滴,都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写作材料。课文《羚羊木雕》就是通过小朋友之间交换礼物而导致的家庭成员思想上的分歧,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道出我们对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的认识……
  在初中生的生活圈子里,学校和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朋友,在生活学习的交往中,个体之间总会迸发出火花,这就是学生原色的生活状态,也是学生笔下生花的地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是围绕“亲情”设计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学完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映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作文批改后,我们精选几篇说真话、诉真情的典型文章与全班分享,让学生在作文中体味生活的喜怒哀乐和人间冷暖。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有了生活的素材,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火花。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我们老师必须学会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画面,鼓励学生做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真心是写作的内核
  卡夫卡提到:“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作文的本质就是叙真事,抒真情。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篇章,究其原因,就是此类的作文往往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何使学生的文章有血有肉?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第—,写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网络上曾流传:课堂上老师布置学生写“一件好事”,班上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写了扶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救落水小孩,这显然是不靠谱的。学生之所以千篇一律地说假话、空话,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说真话”放在写作的第一位。没有心灵的轨迹,作文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第二,抒发自己内心地真情实感。白居易提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有情,才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喜怒哀乐系人之常情,有一些同学思想上有顾虑,写作时放不开,不好意思写出家庭琐事、自己挫折、性格弱点或是自己内心等,他们害怕出丑,害怕耻笑,于是为了顾及面子而胡编烂造,结果写出来的作文落入俗套、缺乏真情。
  “真话写在日记里,假话写在作文中”,这是不少学生真实的写照。真,是文章的生命;真,是文章的法宝。只有写真人、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才会血肉丰满,才能“以情动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倘若假话、套话一大篇,而且千篇一律,读后自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三、读写是写作的常规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教会学生写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作文,(下转第32页)(上接第33页)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这表明书读得多,又能不断地质疑消化,学生作文就绝对会有话可说。
  从读书中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学生的一条重要经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并且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从哪个角度去欣赏。比如同是写父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通过白描手法,集中描写父亲送我到车站时穿过铁路买橘子的感人背影;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则通过现实与往事的交替,主要插叙了“医院叮嘱”、“迟到挨打”、“闯练做事”、“爸爸爱花”四件往事。不同的侧面,折射出同样的情感。
  指导学生多读好书,带有感情的多朗读书,学生们就会明白原来同样的主题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来说明,所起到的感情色彩是相同的,都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来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实写作中,不少学生构思好了作文的“蓝图”,在面对作文本时却无从下手。如何解决作文中构思好与落笔难的尴尬境地?
  第一,坚持写观察日记或周记。既然要坚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建议学生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第二,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第三,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不少学生在拿到题目后就开始动笔,想到哪就写到哪,根本是无章可循,结果作文本上涂涂改改,潦潦草草。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
  第四,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是改自己的作文,借助语感和常规方法,做到文从字顺;二是能与同学交流写作心得,互评作文,分享感受,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形成写作能力的过程。
  第五,转变作文训练的习惯。多年来,作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是走传统作坊线路:抛出命题→提出要求→限时完成。这种机械的模式不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初中生的写作目标是写记叙文,事实上,一篇文章是由片断和情节连起来的,这好似串冰糖葫芦。现实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进片断作文或专题作文,诸如写人,我们可以选取一个角度,选定人物心理抑或动作来写;再如写事,我们可选喜怒哀乐之一面来定。
  万事开头难。作文教学是一项艰苦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摸索,需要探讨。但是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能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的成长的历程和轨迹。破解作文“入门”困局,学生写作便会言之有物。

 

  • 【发布时间】2016/3/24 16:36:15
  • 【点击频次】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