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李 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市府小学 李 莉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目前素质教育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而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点燃创新火花
  语文作为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感染,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
  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他们能神秘地幻想并且好奇地探索,而且能大胆尝试。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幼稚可笑,异想天开,但里面却孕育着发明创造的因素。应当说,有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不是直露在外的,而是潜伏在每个孩子大脑的最深层,只有受到外界的适当刺激,才能表现出来。
  二、诱发创新动机
  《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告诉我们: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以下训练:填空: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纷纷把自己平时从书报上或影视中看到的,在学校或家里听到的有关内容按老师的要求讲出来了。有说从鱼身上得到启示发明潜水艇的;有说从小草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锯的;有说从蜻蜓、鸟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飞机的……
  师:前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发明了这么多东西,造福于人类,你是否想过要从哪些物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什么呢?(此问题较难,小组讨论)
  生A:我从螃蟹的脚掉了又能长出来得到启示,打算发明器官生长剂,以减少断了手臂或腿脚的人的痛苦。
  生B:我从磁铁身上得到启示,打算发明吸星石,把它放在月亮上,当星星要与地球相撞时,它能吸住星星,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
  ……
  三、呵护创新萌芽
  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怎样把狐狸嘴里的肉拿回来?
  生:狐狸叼起肉,刚想钻进洞里,只听乌鸦大叫一声:“不好了!这块肉有毒。”狐狸一听害怕极了,马上把肉甩掉。
  生:狐狸叼起肉,刚想走,突然乌鸦唱起歌来,多么动听的歌!狐狸忍不住走回来。“再唱一个好不好?”“好!”狐狸一说,肉就掉在地上了。乌鸦马上把肉叼走了。
  ……
  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对学生的各种奇思异想,我没有“横加干涉”,只是适时帮助他们规范表达。孩子们有如此丰富的创新潜能,是多么需要我们呵护的培养啊!
  四、激发创新活力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提问的回答,对习题的解答,应当允许多种答案并存。教师要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推陈出新而不能人云亦云。如教完《将相和》后,我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我进一步问:“还有吗?”这时,有位同学大声地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起用他。在赵王和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战胜了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都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用人这一点。”这位学生说的多好啊,可谓有理有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谈见解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只要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去做: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 【发布时间】2016/9/20 11:03:59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