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指导思路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指导思路
甘肃省玛曲县高级中学 知尕交
一、针对学习方法欠佳而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过好初高中过渡关,找到与学生个体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记笔记、学会自我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真正做到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化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学会处理好化学基本知识的“三性”:普遍性、特殊性、递变性的规律。文理科学习方法相结合,适时记忆与巩固,学会与遗忘作斗争。
二、以一些趣味实验、探究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稳定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完“盐类水解”后,通过发放一些pH试纸让他们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他们不但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学有所用,更能体味到通过亲自尝试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一系列有适当难度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探究性问题,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对于学困生在科学探究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学困生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化学中的困难和障碍的决心和信心。
三、定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学困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因此,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好的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②及时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③学会巧记。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的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④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⑤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就要把化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SST教学)。例如讲放射性时,可以介绍原子能、原子弹、氢弹等知识;讲蛋白质时,可介绍基因工程的进展及意义;在讲电解质溶液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煤气的中毒与解毒、PH与日常生活、豆浆变成豆腐脑、江河入海处沙洲的形成、人体内的缓冲溶液;讲卤素、硫时,穿插一些农用化学知识,如波尔多液的成分、配制、杀菌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样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激发兴趣。
四、帮助“学困生”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
帮助“学困生”的根本在于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也就是化学习的被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前面的分析,“学困生”的出现,有自身的智力因素,更多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因此,除了学习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德育去解除学习的干扰。但在现阶段,不少教师都只是把主要精力放到完成教学任务上,在培养学徒智力素质的时候,没能较多顾及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心理教育功能和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上更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但作为老师这一特殊职业应多一份责任感,对学生的责任感,扶持他们把人生的路走好。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这部分人往往比较实际,或许是社会接触面广一些,他们对一些事物看法很现实,但也急功近利,落入世俗的窠臼。老师采用比较主动的态度,学生才乐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诉说心里话。因为学生常对老师怀有敬畏的心理,而不敢主动靠拢老师。
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我们应坚信,只要无生理欠缺,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中学化学。如果不坚持这一信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为不能从老师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造成师生间感情的疏远,甚至厌恶化学,放弃学习。所以“爱心”是帮助“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的出发点,“信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在其工作过程中,要以母亲一样特有的“细心”去观察、去分析,寻找并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然而,一个学生的转变不是一觉醒来后就实现的,特别是,教育工作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一个多次反复过程,所以不能轻易说放弃,要有准备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要有“耐心”。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和疏导,引导他们走出误区,走出心灵的阴影。
对“学困生”的产生我们往往只从学生、学生的家庭去寻找原因,有一种产生的因素容易忽略,那就是班集体强大的影响力,也就是常说的班风,或是说群体凝聚力。它是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有关的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 【发布时间】2017/2/11 20:01:25
- 【点击频次】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