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申高敏 郑洪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 申高敏 郑洪美


  【摘 要】 新的课程观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现实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同时强调数学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是新课改下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也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的课程观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现实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同时强调数学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是新课改下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也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如何做好由传统教学向新课程教学过渡期的实践与探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数学教学应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材由于受篇幅所限,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经过精心提炼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是被抽象化、理性化的结论,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真谛,形成了简单的“授一受”式教学模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过程中人的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联系。
  1、用数学思想观察生活。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日常生活是学生数学思想的基础。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
  如我在教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先让第1小组同学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年龄,我从中选择了一组数据:小红15岁(年龄最大的)和小伟12岁(年龄最小的)。然后我启发学生对这一组数据进行观察,提出自己喜欢的分数问题。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便纷纷举手汇报:
  小红年龄是小伟的几分之几?
  小伟年龄是小红的几分之几?
  小红年龄比小伟大几分之几?
  小伟年龄比小红小几分之几?
  ……
  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后,师问: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数据之间还有这样的数学关系?学生们便七嘴八舌:身高、体重、物价······接着我又为两名同学测量了身高,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学生兴致勃勃的计算出了结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课结束时师问:用我们学过的数学思想还可以观察哪些生活经历?生:购物时的单价、数量、总价,行程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考试及格率,家里麦囤中小麦的重量······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知识学习了会很有用处。
  2、用现实生活指导数学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把现实生活作为建立和发展学生数学思想的基础,让它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活的源头,从而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如在教学“制作一个底面半经为3.5分米、高为10分米的圆柱形无盖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结果保留整数)。学生会轻松地根据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3.14×3.5×10+3.14×3.52=297.265(平方分米)≈297(平方分米),在取近似值时学生习惯性地应用 “四舍五入”法,孰不知这恰恰是教条式的死搬条条框框,而忽略了“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联系,这时老师应极时鼓励学生用“生活数学”进行检验。我说“本需297.265平方分米的铁皮,我们买回了297平方分米,如果你用297平方分米的铁皮制作符合规格要求的水桶,会出现什么情况?”顿时就有学生喊:
  “不够做!”
  “漏水了!哈哈……”
  在一阵笑声的启迪下,学生恍然大悟:在准备材料的操作题中近似数的截取应采用进一法,即至少要298平方分米的铁皮。我以此为契机,对数学中近似数的截取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了探讨交流,得出了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教学《统计》《年月日》《倒数》等课时,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情导入,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数学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对课本中的数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处理,把枯燥、抽象的数学进行润色,使之重现数学教材的生活面目,让它以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
  二、数学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深挖细掘,讲深讲透,即“掰啐、泡烂”,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听得明白。教师谨小慎微,堂堂课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学生和被“牵着鼻子”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原本活泼可爱的学生被唯我独尊的老师们扼杀了童真与个性,形成惰性思想,常听到同事们说“××同学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一问三不知”。
  新的数学教学强调课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起始于积极的活动过程,能力是在主体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我们的培养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相应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见效的。
  如教学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亲手操作,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间、生生间、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发现结果和规律,学生学的愉快,学的轻松,学的主动,记忆深刻。
  三、数学教学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坚决摒弃教学中的“谨小慎微”思想和唯恐学生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理解的顾虑,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和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所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应营造一个充满民主而和谐、有趣的创新氛围。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这些都是营造友爱气氛,释放学生感情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心理才不受任何限制,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放飞自我情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其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的动力,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激活他们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新理念、新思想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它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才能逐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做新课程形势下的称职教师。

  • 【发布时间】2017/2/11 20:08:23
  • 【点击频次】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