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如何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黑龙江省依安县富饶乡乡直小学 刘淑丽
巴甫洛夫说过,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语文课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载体。爱是转化的情感基础,每篇文章的情感宗旨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要用激昂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怎能奏响情感的交响曲呢?试想,你的教学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怎么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又从何谈起呢?
一、激情的媒体引入。激情的媒体引入能够释放学生的情感,几年来,我借鉴了情景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在生活活泼的语文实践中,以教材为凭借,以情感为纽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形象,直观的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有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远离学生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邓世昌那种为了中华民族而甘愿牺牲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录像,亲眼看一看茫茫的大海,北洋海军的舰艇将日舰击沉的场面,同时,又告诉学生这是邓世昌驾驶战舰撞向吉野号的壮烈场面,学生那颗幼小善良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时,教师再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民族英雄邓世昌不由得肃然起敬。
二、融情的生动语言。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一旦得到宣泄,就会收到不可名状的效果,语言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情感,情感激发了效果就到达了,语言要经过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要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象。如《大禹治水》一问,我抓住描写禹决心治理洪水“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等重要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跋山涉水、忍饥挨饿、风雨兼程、精疲力尽的种种艰辛,从而来体会禹治理洪水的坚定信念,以及与3为了治理洪水而废寝忘食、绞尽脑汁,为了百姓的安定生活,饱受沧桑也心甘情愿的忘我精神;抓住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如果爸爸在外工作13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来看你和妈妈,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一下子拉近了禹和学生的距离,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禹那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生在这一创造性学习中,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教材之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基础。
三、抒情的角色体验。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角色表演更是儿童领悟课文的一项实践。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我把课文剧引入课堂,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角色表演把“蓄积”的情感抒发出来。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如教《黄继光》这篇课文,在结课前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其中上甘岭战役以其持久、残酷而闻名天下。这次战役人民志
愿军战士由地面作战被迫转入坑道作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们还要面临断水断粮的困难。但这些困难没有吓到志愿军战士,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决不会为敌人所屈服。对志愿军战士威胁最大的是地面上一个个明碉暗堡。为了收复地面阵地,志愿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突然一个残余的暗堡堵住了志愿军战士前进的道路,被派去炸碉堡的战士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总攻时间到了,假如你是黄继光,你该怎么办?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再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因此个个情趣盎然,神采飞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学生在与伙伴的愉快合作中,在口头交际的临场发挥中,在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感悟了角色的伟大魄力,进入了文中的意境,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学生获得了满足、快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感情是师生交流的主题曲。没有情感的交流,便不是成功的课堂。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饱含情感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五千年感情史。诗言志,几千年诗歌传承,其中酸甜苦辣饱含于热情洋溢诗词之中。中国就是有感情的国度,我们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情感贯穿四十分钟之内。让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情感教育,将来成为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一员。教书育人者,一定要让我的课堂奏响情感大歌!
- 【发布时间】2017/3/21 6:49:36
- 【点击频次】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