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 王云忠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初探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堵格镇中心小学 王云忠


  【摘 要】 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好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思考、选择和补充;准备充足的结构性材料进行有效探究;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制定合理有序的步骤,让探究有序进行;而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进行实验探究,这是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最高境界。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此为最终目的。让一个个有效探究的精彩深泽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实验;有效;探究
 
  科学标准指出: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1]科学教学光靠教师灌输书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探究可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笔者就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实验教学准备的充分有效性
  充分的实验教学准备是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在农村有不少科学老师都是兼职的,因课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课堂上往往纸上谈兵,要么做个演示实验,要么干脆就口头讲讲,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那么在上课铃响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吃透教材,合理选择实验活动的内容
  设计一堂好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在上课前必须在认真阅读教参,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好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思考、选择和补充。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我们要尽量挖掘教材有价值的内容,做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选择和补充时必须遵循“有利于学生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的内容和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的原则[2]。
  2、针对目标,准备充足的结构性材料
  刘默耕老师曾说过:“就教学来说,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儿童念书’,也不再是一味地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来传授,而是要为儿童精心设计所要认识的实际事物的‘有结构的材料’。即能体现一定科学概念的材料,指导儿童去探索。……”[3]。教师准备充足的结构性材料是有效探究的开始。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实验意图你认为不合理或无法找到合理的材料,你就可以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革创新。材料准备得好,实验活动就会趣味无穷。材料没准备好或准备得不合理,课堂教学就会乱七八糟,一片吵闹声。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为了进一步理解编者“磁铁对铁一类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的意图,在“吸各种硬币”的实验活动中,我精心准备了新旧各两种五角、1元的硬币让学生自己来验证,表面基本一致的硬币却有不同的吸引效果,使学生兴趣倍增,进行仔细的材料甄别,说了许多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不仅较好地体现了编者磁铁只吸铁的教材意图,更使学生对磁铁对物体材料的甄别应用有了深切的体会。获得了知识和能力,更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合理有序性
  科学实验活动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课上要用种种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而材料的使用环节必须要与探究目标相一致,必须要符合知识掌握的有序性,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环节设计是否合理科学,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制定合理有序的步骤,确定实验的有序进行。反之,实验材料变成了玩具,科学课就变成了游戏课。
  三、自主主动是实验探究活动的最高境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越浓厚的学生,其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进行实验探究,这是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最高境界。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此为最终目的。
  1、变“苦学“为”乐学”
  作为教师,教学设计巧妙,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方法陈旧、老套,学生就会厌倦,失去兴致。多罗西.沃森曾指出:“如果课堂活动不能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毫无意义。”[4]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上善变花样,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
  2、变“教师行为”为“学生行为”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特别是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中。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科学的过程。因此,在很多实验中,建议教师千万不要“好心”地剥夺学生的权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教师再填充的形式。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科学课好多是兼职老师,这样做既能让老师们减轻准备材料的苦,又能保证科学实验课顺利上好,我常在一节课上好后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准备的材料,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长落实分工,每个组员负责准备一份材料。下一次上课上好后进行评比奖励。如我在教学《传热比赛》一课时,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带好不同的材料的勺子和杯子,然后各小组讨论,由材料员分配好任务。上课时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带来的材料摆在了桌面上,材料比我准备的要多要丰富,他们的小脸一脸灿烂,我暗自高兴,上课也趣味无穷!
  3、变“小课堂”为“大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在组织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校园、田野中去探究,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如在教学六年级的《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一课中,既要观察蚜虫的外形特征,又要记录它的吃食和爬行,这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带上放大镜来到学校操场的灌木丛旁,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使每个学生激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真正增加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我知道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期望有效教学之花开遍山野,让一个个有效探究的精彩深泽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陈华彬 梁玲编著北京《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默耕 汉口 《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
  [4]多罗西.沃森(DorothyWatson,1989)

  • 【发布时间】2017/3/21 16:59:14
  • 【点击频次】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