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袁玉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麦禾营初级中学 袁玉龙


  有人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交给自然学科去完成吧,语文教育就老老实实让学生学好听说读写就行了。这种想法无疑降低了对语文课程的要求,看低了语文课程所能发挥的作用。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语文课程当然责无旁贷。《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教学建议”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下面,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创新的环境
  传统课堂上教师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足管制式的家长。教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让学生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的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出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批判、质疑权威和经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质疑是发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起点,一个人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为此,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宣传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善于质疑问题的事迹,树立榜样,引导质疑。譬如,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才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对经典物理的质疑,才提出相对论。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宣传,使学生明白质疑对创新的重要作用,大大激发他们质疑的主动性。在讲授《愚公移山》时,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男生,不屑地说:“真是愚啊,就不会搬家么?”我发现这是培养学生求新精神的契机。我顺势发问,移山的确工程浩大,劳心劳力,移山的意义何在呢?学生们马上炸开了锅“不是说故土难离吗?”“就是,搬到交通更发达的地方岂不是更好?”“移山太难,太不现实了!”“正因为愚公的锲而不舍,才惊天地,泣鬼神呢,他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是封建迷信!”……这时我主动鼓起掌来,于是整个课堂也是掌声一片。从此,那个不爱学习的男生成了语文课堂上最敢于标新立异的典型。我班学生也渐渐敢于向课本质疑,向权威质疑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激发创新潜能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表现形式。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就更说明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求异”求新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作为教师则要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求异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课堂实例。课堂上老师提问:雪化了变成什么?一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立即纠正说:“错了,雪化了变成水。”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回答,答案是错的。但是从诗意创造性想象的角度来看,这个答案就很精彩,老师无形中折断了学生创新的翅膀。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不要急于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在不一样的答案中发现创新的火苗。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要用创造的眼光去钻研教材。同一篇课文,会因教者理解角度的不同,钻研深度的不同,而使学生所得各异。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如在讲完台湾作家王鼎钧的《那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面对大树的遭遇,作为一只小蚂蚁,你能想象出大树的葬礼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来为那树叙写一个葬礼场面。学生顿时兴致高涨:有控诉人类的无情,有为大树歌功颂德,有表达自己的恋恋不舍……可谓声情并茂。多丰富鲜活的想象啊!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感悟力都得到了提高。
  创新是个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节或几节语文课就能达到的。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 【发布时间】2017/3/21 17:04:28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