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

 

【作者】 曾海飞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


广西容县容西镇中心学校 曾海飞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结合数学教学活动及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一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应符合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即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
  第二,应符合认知的心理过程。
  第三,应符合数学教育的基本过程
  据此,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
  1.提出问题
  (l)教给找问题的方法。
  ①在知识的“来龙”上找。如果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相关,那就据此提问。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就可提出“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②在知识的“怎么样”上找。如果对某一事物究竟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不能说完整的,那就在此提问。
  ③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
  ④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找。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可在此提问。
  ⑤在知识的“去脉”上找。如果学习某个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也一样可以提问。
  (2)教给提问题的方法。
  ①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继续提问,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为什么……?”
  ②反问法。根据教材或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③类比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④联系实际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3)指明提问题的方向。
  引导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数学,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教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为此,让学生提问题还要学生指明提问方向,尽量把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2.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
  (l)建立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实验中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让不同发展水平学生都能解决问题呢?我引进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即学生以4人为一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教师一方面巡视并聆听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另一方面注意收集学生在讨论中不会理解的知识、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信息,以便确定讲解的切入点。
  (2)激励自主探索。
  既然“问题解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那么在解决问题时就得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还学生自主权,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行解决。
  (3)注重学具操作。
  “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教过程与方法。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一些比较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和常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不要把过程与方法讲得过分精细、强调得过分强烈。我们认为,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准确、清楚的认识;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对计划作适时的调整和补充);回顾与总结。问题解决的常用方法有:画图;分类;转化;类比,联想;建立模式;估计和猜测;寻找不同解法;检验。这样,学生解决问题就有章可循,有道可走。
  3.应用问题
  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不仅要弄请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所想的问题,所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从如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1)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测定等。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所学知识到社会实践中应用的机会。
  (2)应用到问题情境中。
  教学要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沟通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以后,可以编制这样的题目:
  (1)班上的某某同学把积攒的零用钱200元2010年10月l日开始在储蓄所存定期一年,年利率为3.33%,那么到2011年10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
  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自觉地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一些金融知识。从而增长见识,培养了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说出来,写下来,通过交流、评比,提高他们到实践中去学数学的自觉性。三、四年级学生,我们要求他们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边操作、边解释、能质疑;五年组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能展开讨论,还可以撰写数学札记,数学小论文等。

  • 【发布时间】2017/3/21 17:10:37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