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 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初级中学 赖海杰
我是一名执教一年多的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认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从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把历史学科看成是“豆芽科”。从教学改革方面看,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努力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初中历史教学已经面临困境。,我认为造成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
许多人对历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认识肤浅,认为历史就是让人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就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回答历史的方法而已,除此之外历史学科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他们不能理解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也不能理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即历史经验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不能培养学生必要的的技能和本领。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学科相比地位差距很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无用,学习历史浪费“主课”时间。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 许多人存在学、教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
他们认为只要认识字就能学历史甚至教好历史;学历史不外乎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事件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更何况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电脑、课外书籍等获取历史知识,诚然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学好历史,但通过这些手段学习历史会造成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偏差,也没有认识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学历史的基础作用。这种基础作用体现在历史学习方法的获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等,这是通过其他渠道不能比拟和取代的,正因为有了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所以教师备课不认真“热潮热卖”,使历史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不认真思考,。
三、教学内容的抽象性
1从教材的内容看。在表述语言上显得过于抽象,在表述制度和措施时语言概念性较强,如世袭制、分封制、土地私有、中央集权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科举制、专制等,这些概念性较强的历史术语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些吃力,因为不适合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历史在人们心中显得非常遥远。就只认为历史就是改朝换代、制度更替。
2 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看。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就是“勾”重、难点,这种方式和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及现代教学方法,如:资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历史调查与访谈考案、历史剧等基本没有采用,因此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
四、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客观条件制约着历史教学的发展
1 从教师队伍看。据调查,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因此,在专业素养上有些欠缺。
2 从物质和时间条件看。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和时间条件,以及教师自主安排教学的权利,如资料研习法、历史调查、访谈考察、历史剧的编排就需要经济和时间来支撑,而在现实学校教学中这是受到很大限制和约束的,如时间不能任意调整、安全责任的承担、资料的提供、资金的来源等,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我分析其原因,对于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挥历史教学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何改变历史教学中这些存在的问题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从而走出学习历史的困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对比设问,产生兴趣
“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三、故事架桥,调动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可以用“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用“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表明越王立志雪耻的决心、用“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刘备爱惜人才最终使其占据西南一席之地等等。通过故事架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
总之,在面对对历史教学当中的困惑时,我们要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来指导教学。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作为新课程实验的践行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打破在教学中的疑惑,开创课程改革新局面。
- 【发布时间】2017/3/21 20:27:17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