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苗族民歌进入中学课堂

 

【作者】 罗君政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苗族民歌进入中学课堂


贵州省都匀市坝固中学 罗君政


  【摘 要】 苗族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的根基和特征的体现,是苗族内部认同、外部区别的标志。苗族传统文化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苗族文化进课堂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 苗族民歌;民族灵魂;文化传承;进课堂

  把民歌带进校园,走进课堂,打造了一种特有的地方音乐艺术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熟悉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民歌是带有民族性格、民族特色的歌曲,如坝固的苗歌就是苗族所独有的传统歌曲,是苗族传统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苗族民歌是都匀坝固流行民间璀璨的明珠。是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对当地群众来说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有着丰富苗族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更有着教育和传承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苗族民歌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进校园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歌进校园
  对民族声乐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大力促进苗族民歌走进课堂,对于促进苗族民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歌是苗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人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是坝固苗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它曲调丰富,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加上别具一格的衬调、衬腔. 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韵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以尊重的态度去理解民歌,才能更加完整全面的去理解少数民族。通过对传统民歌的学习,逐渐在脑海中形成对苗族的观点和看法,为促进学生树立起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对苗族民歌的学习过程中会渐渐领悟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民歌的迷人之处。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到自己曾经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偏见是个多么大的错误,为帮助他们以后接受传统文艺的熏陶提供基础。 
  二、苗族民歌进课堂的形式和概况 
  目前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加强,广西云南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围绕着民歌作为资深独特的竞争力。在广西云南的山里,少数民族群众仍然保留自己的传统,在盛大的节日里举办民歌对唱的比赛,,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慢慢淡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灭绝。所以我们要为了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坝固中学特开设苗族民歌进入校园活动,让本地的学生学习自己本地的民歌,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体验从老一辈流传下属于他们整个民族的独特宝贵精神财富。
  苗族民歌是黔南地区历经千年的民俗文化,具有广泛且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活底蕴,蕴含着苗族人民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教育、审美、经济等多元的价值。黔南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别坝固坡脚寨。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经常用歌曲来替代语言,所以苗族人民自幼就开始学习唱歌。不论是节日还是平常的日子,都用歌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用山歌来表达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坝固苗族民歌有着嘹亮、优美和灵秀的特点,而且从曲调上看,音乐的曲调多样,喜、怒、哀、乐无所不有。根据内容可分为警醒歌、相问歌、迎春歌、迎客歌、四季歌、劳动歌、谚语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流行黔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族用苗语演唱形式,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非常有特点,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民歌的歌词讲究字句的对仗和格局,使用腰脚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的民俗文化,学校实施苗族民歌进课堂活动,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罗君政老师将当地流传已久的苗族民歌进行搜集整理,从中精选出多首经典曲目传授给学生。全面实施民歌进课堂,逐步开展民歌传唱,帮助学生了解坝固民俗,传唱苗族民歌令人回味无穷、它具有叹为观止的比喻和兴美。
  三、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苗族民歌的兴趣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随着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艺术,学生对各科学习兴趣也会发生变化,而对中学阶段是他们产生并保持音乐兴趣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学生演唱民歌的兴趣呢?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从正当的渠道去学习音乐知识,挖掘民歌的艺术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以及学唱民歌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学习民族音乐可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我们应该让民族音乐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让学生在民族音乐这块瑰宝中绽放光彩。
  音乐要以情动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没有感情也就不能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感情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在教学中,从正确的角度,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流行歌曲与民歌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民族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苗族民歌的情怀,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培养中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应进行情感沟通,强化鼓励,激发情感。此外还要消除学生对苗族民歌的距离感,引导学生走进苗族民歌,我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已有几年时间,在传授苗族民歌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情况,八年级(2)班的一个同学说。“我第一次学唱民歌,感到很难学,但是我觉得很新鲜,我很喜欢,它能使我们对苗族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因为好奇,因为新鲜,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明显很高,唱歌的声音明显比平时高了许多。民歌的传唱,使学生对民歌的音乐情感又深了一层,对自己家乡的音乐语言的热爱又增进了一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校改进教学方式,抛掉了书本,组织了“比一比谁唱的民歌最好听”、“家乡风情展示”等滚动式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效果。苗族民歌不仅仅是留在当地民族日常生活中,要走出山区,走进城市。例如在2010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和来自一些自治区的民族艺术家们,走出大山采访,将本民族原生态的歌曲表现给全国的观众们看,深深地吸引了很多观众,让人们感受到大山深处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也鼓励和吸引我们学生对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兴趣。
  总之、推动苗族民歌走进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学艺术方面提供了传承工具,更在培养继承人以及培养学生的文艺素养方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途径。把苗歌引进校园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的文化财富,民歌走进校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以校园为阵地,教育为领头羊,能够推动苗族民歌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 【发布时间】2017/3/21 20:27:33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