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自主研究性学习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自主研究性学习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实验中学 黄 球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从广度、深度还是难度上都远远高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更强,更有大量的课程时间要求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根据新制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能够明确这样一个准则和要求:“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倡导教学模式多样化,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并勤于思考,使高中物理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培养其主动进行科研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创新
高中物理教学难及学习难的问题较普遍,根据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技能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学方式的创新极为重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高中物理的技巧和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之能独立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对解决问题有关键的作用,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文章从开展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方面的建议,以期在理论上供学者探讨和研究,在实践上促进物理教学的完善和进步并逐步建立高中物理自主研究性学习模式。
一、自主研究性学习模式
概述研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不仅要求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更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对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有充足的动力;2、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试图科研方法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3、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会接纳新思维并加强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行培养,增强学习的原动力,提高其科研素养,为深入系统的科研打基础。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难题
高中课堂教学,一般性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书本中现成的知识,客观上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传统物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把原本就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狭隘化,以学科中心构成的课程体系,易造成学科分割知识的综合难体现,也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高中物理学习的进展,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繁杂抽象的原理、公式,对物理学习热情逐渐减退,加上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可能导致厌倦物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理论学习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往往用节省理论教学时间来提供给习题教学更多时间。这种做法忽略过程与方法、忽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根基不牢,得不偿失。目前绝大多数的物理教师会指导学生做实验,但以实验为主线带动物理教学的不多,通过实验挖掘各种有利要素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更少。大部分教师把实验作为一个过程的展示,固定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之后,提一些简单问题而后得出结论,尽可能轻简地完成,将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从学生自身学习规律看,对物理学中的基本要领和原理概念都缺乏情感和理解上的认识,对物理基本理论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专注于大量的习题训练会让教师累、学生苦,而且会陷入这种题海训练的低效教学中,只因为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虽然,目前各中学已经建立自身比较合理的教学过程,但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欠缺,因此使很多学生在本来就枯燥的物理学习中产生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为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增负。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现阶段新课改的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应当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研究过程是重要的目标也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在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通过现象观察、讨论分析问题、研究原因、实验论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习成为老师引导下的富有趣味和动力的过程。重视研究性教学模式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时,必须有科学、正确的指导计划。因此,在此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或引导作用,对情境问题和案例解析等课前认真研究,科学准确地设计相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安排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反复探究,能够提高他们在实验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一是可以选择把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和知识与理论教学结合,使课堂更生动、教学内容也形象化。教师还可以组织将学生在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设计成物理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和相互交流学习,体验研究式学习的过程;二是教师在课外可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手段获取其感兴趣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大众化媒体等渠道,不仅可以获得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加强其收集与整合信息方面的能力。
再次,尽可能以物理实验为主线,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现象的模拟实验和演练,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牢记和验证物理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心,引导学生将这种好奇心理应用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他们在不断实验中发现问题,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将枯燥学习生动形象化,不仅利于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其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扩展,引发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和深入研究的兴趣,并在不断地实验中帮助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洪洋.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教育理论),2011
[2]王奎军.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3]张少伟.浅新探究牲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2010(21).
- 【发布时间】2017/3/21 20:29:52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