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
广西博白县文地中学 吴春兰
【摘 要】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本文试从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各阶段合理分层,教学环节各方面进行分层做些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分层;教学分层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意义
分层教学,其实是老瓶新标,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类似的话题——因材施教。它指的是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中根据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各自得到最大满足的一种教学模式。
然而,面对这传统而又新兴的教学模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尤甚。持赞同意见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潜力的挖掘,同时也让层次低的学生从“失败”中觉醒,重新审视自我;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则认为:分层教学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是学校在回避矛盾、舍弃包袱,但又觉得“差生如鸡肋、弃之可惜”等等。
先让我们看看混合型班级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现状:语文基础差,作文病句成堆、错字别字离奇、条理不明、结构紊乱,综合能力低、主观题则审题不准、表意不清。正由于成绩不理想,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平时学习敷衍了事:作业不交、背诵懒记、考试作弊,“下课一条龙,上课一条虫”,甚至出现了旷课、逃课的现象。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了毫无用处的空壳支票。这些学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可见,这种混合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安排。这种现象,与帮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缺少的是基础、缺乏的是兴趣、不足的是自信。因此,如何培养兴趣、唤醒自觉、鼓舞信心,让他们发现自我、正视自我、善待自我,已是当今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可以说,分层教学应运而生、适时而出,是“疗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药。
多背、多读、勤写是语文最质朴的规律。语文学习重视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强调的是平时的积累。因此,根据“差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挖掘其异想天开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长的闪光点,旨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翻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情况分层次。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在对学生整体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优秀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提高。
(1)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这三类学生。比如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默写这首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3.理解诗歌独特的构思艺术,学习“歌以咏志”的手法。这里教学目标1、2面向全体同学,教学目标3则面向好的学生。
(2)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验是否达标。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在课堂设计上,根据目标教学模式的要求,有机地与分层教学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区别赵州桥和卢沟桥设计的不同,体会中国石拱桥多样的形式,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两桥的设计示意图。教师可有意识地先请B组学生在黑板上画图,然后再请A、C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A组学生对照示意图进行说明解释,这样,目标虽相同,但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拔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拨尖题,只批改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比如学习朱自清《春》一课后,我共设计了7大题:1、2两题注音辨音、辨形解词,是学习困难的A组学生必做的;3、4两题为仿句和选择文句意境美,是基础较好的B组学生必做的;5、6、7三题为背诵文段,按标题(春色、春声……)重整文本,按虚实、空间变化改写文本,其中5为全体均做,6、7为C组学生任选其一。
(4)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拔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拔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习,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降组的学生,不要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三、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近几年,我校语文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收到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使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质得到明显增强,各层次段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差生的比例在逐步缩小,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显然,这是一种有效的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依据自身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已成为今天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成功教育的有效基石。
- 【发布时间】2017/3/21 20:30:18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