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生活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生活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辽宁省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吴隆基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一语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但是我们不少学生却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非常冷漠,无法发现日常生活的意义。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引领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鲜活的写作素材,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吃饭、睡觉、工作、上学放学、上班下班;生活就是恋爱、婚姻、生子、抚养孩子长大、孝敬老人送终;生活就是看电视、看戏剧、打球、游泳、旅游、闲聊、购物;生活就是读书、看报、创造发明、贡献智慧、劳动生产……总而言之,生活就是“过日子”!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就是说,任何人,只要会写字,而且有了以上“过日子”的观察和经验、见闻和感情,就有了写出文章的可能性!而没有“过日子”的观察和经验,或者说不重视“过日子”的观察和经验,见闻缺乏、感情冷漠,就写不出文章,或者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百科全书,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除了写了两件大事——省亲和抄家之外,其他的内容几乎全部是“过日子”中的“鸡毛蒜皮”和“芝麻、绿豆”:吃饭、睡觉、吵架、争风吃醋、补衣服、看戏、谈天……真是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文章啊!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生活就是文章。生活范围有多广阔,文章就有多丰富。
广阔的现实生活,决定了丰富的文章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全部“过日子”的时间都在山东,因此,他只能写以山东为背景的小说,倘若硬要他写一部以大都市上海为题材的小说,大概是写不好的,因为他没有在上海“过日子”的丰厚经验。
生活决定了作文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有什么样的作文。学生不可能超越他们的现实生活,写他们生活之外的内容,表达他们生活之外的情感。
二、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鲜活的写作素材
作文要选取熟悉且鲜活的材料,切忌闭门造车,胡编乱造。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一个学生通过对自然客观认识、对生活真实感悟之后内心情感的流露。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对身边小事、对生活细节的体验和感悟,作文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文是生命的律动,是生活的体验,不去真切地体验生活,哪来源头活水?哪来真情实感?因此,我们需要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注家庭生活,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感性经验。只要我们深入到生活中去,对生活熟悉了,感受深刻了,自然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些同学思想上有顾忌,写作时放不开,不好意思写出家庭琐事、自己受过的挫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或是自己的心路历程等,害怕出丑,害怕别人耻笑,不愿敞开心扉,不愿“露丑”,执意“遮羞”,于是就胡编乱造。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是落入俗套,就是缺乏真情。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样的文章自然缺少生命的活力,定然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请记住,只有写熟悉的生活,选取生动鲜活的材料,大胆揭去“遮羞布”,吐露心底真诚,力求做到事真、情真、理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作文一定要说真话、实在话、自己的话,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去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感悟真情;从司空见惯里获得珍贵的事物,发现美好。比如要写母爱,必须要让学生从“妈妈长着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庞,白白的皮肤”,“一次我发高烧了,妈妈背着我去医院”这样百人一腔、百人同调的老套中跳出来,真正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事情和感受,这样才是有个性的、感人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自己的妈妈不可能和别人的妈妈长得一模一样,妈妈美不美也不一定全在于长成什么样,感人的事不一定就这一件。父母之爱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有所收获。看下面同学观察到的细节:“记得上幼儿园时,一天下雨了,妈妈去接我,她用雨披把我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而她却一路淋着雨。回家后看着一身干爽的我,成了落汤鸡的妈妈脸上洋溢着踏实的笑容。”,“每天晚上写作业,妈妈都要给我端来一杯奶茶,她总是脚步轻轻地进来,又脚步轻轻地离开,生怕影响我。”妈妈浑身湿透了还心满意足,毫无怨言,是因为孩子没被淋着;关心孩子又脚步轻轻,是怕影响孩子学习。这些细节,该蕴含怎样的深爱呀!母爱的无私、伟大、高尚、纯洁是共性的,但只有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才是最感动人的。
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主要是觉得没话好写。因此,为学生提供切合生活实际的题材,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学生们有了生活就有了体验,有了体验就有了非说不可的话,非抒不可的情,也就有了非写不可的文。学生的交流倾吐欲望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写作文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
参考文献:
[1]刘远,主编,《语文名师经典课堂-初中作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10
[2]张化万编著,《玩出精彩作文-张化万活动作文教学经典策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8
[3]李白坚著,《作文教学跟我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3
作者简介:吴隆基,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员。多次在全国大赛获奖,在多家刊物发表文章。
- 【发布时间】2017/3/21 20:35:16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