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 唐 慧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承玲学校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语文课程中,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上好预习指导课,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重视课前预习检查,让预习真正落实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关键词】 预习;有效性;策略;自主学习;
【正文】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预习并不重视、没有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没有激情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好课前的预习,有的学生根本也就不去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他们的意识里预习作业不用交,老师也不易检查……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积极性,预习效果,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不容乐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入,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前,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听课时抓住重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也可以促使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上课时可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探究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前要备课,学生上课前更要预习。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接受和主动积极地参与、配合做好课前的预习,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参照相关资料及文献设计出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方法、效果等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究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实践。
  (一)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增强课前预习意识
  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课前预习,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落实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则是产生兴趣的重要的心理内因。对于新的知识,新的课文,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作为教师就要保护这种好奇心,在新课教学之前,要先研读课文,设计、布置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喜欢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对即将要预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预习新知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长城》这课时,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很多孩子都登过长城或者看过长城的图片,我们可以设计长城的基本结构图,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在结构图上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查找当前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历史资料,讲讲自己了解的故事,进而理解“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深刻含义。为引起学生重视,在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前提下,可以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只有一样课前预习作业,这样就使学生知道:课前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作用很大,必须很好地完成。同时根据各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班级里设立一些课前预习作业的表扬、奖励制度,保持学生课前预习兴趣。重视在第二天课前预习检查中,对课前预习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体验课前预习的意义,真正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变得更认真、更自觉。而此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机会,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验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产生“下一篇课文我也要认真预习”的积极心理。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时,迸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强大,就能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就能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就能慢慢地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作业做好了,这为学好新课铺好了坚实的基础,课堂上,教育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就能出效果。
 (二)指导课前预习方法,关注课前预习质量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标
  依据学段特点,明确预习任务。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层次水平也应有所不同。要想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预习时该做哪些事。任务越明确,预习的效果越好。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自身经验积累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且简单易行的预习任务,如①先自己独立练读课文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把课文读给家长听。②用序号标出自然段。③圈画出文中生字。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实践经验,阅读能力相对提高,他们的预习任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如①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②画出文中让你有所感触的句子,在旁边写好体会。③提出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就需要能在预习中联系已有经验及知识积累,运用多种形式自主地与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对话,如①读课文,标注小节号,圈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式解决,并做好摘录。②画出感触较深的词句,做好批注。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写在空白处。④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概括或摘抄到课文相应地方。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明确学生预习的任务,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流利地读课文。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学生,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主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试着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5.拓。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6.疑问。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给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然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三)注重督查激励,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督查激励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督查激励。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督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表扬或指出存在的缺点,而最好就是采用表扬的手段。激励与表扬,是激发学生乐学,愿学的动力。自古以来,教育界就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法。因此对于完成的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对偷懒者则教育加批评并责令其补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已学会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此时,可在课前要求组长检查,上课时通过提问,学生讨论答疑,老师再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并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课堂上让他们合作检查预习情况,互查互助,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让课堂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语文,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预习习惯。
  三、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
  通过开展“学生课前预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活动中我们通过研读课文,布置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喜欢的预习作业,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积累材料,引导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预习新知的积极性和兴趣。“善于表现和希望被认同”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通过变换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关注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保护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课堂提问给了学生充分展示预习结果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查,又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通过提问、组织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师生的认可,进而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抓住机会,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验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提升课前预习积极性和兴趣。
  无论是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还是课堂中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我们都根据小孩的年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参与课前预习,这样既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 【发布时间】2017/9/29 11:30:27
  • 【点击频次】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