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标;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创新品质;
【正文】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2、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2、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 【发布时间】2017/9/29 12:11:08
- 【点击频次】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