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评价准则的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过程性评价;
【正文】《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就是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教师们从重新认识新时期教育的地位与价值开始,逐步进入教学方式的潜心钻研、相互探讨及大胆尝试。随之而来的是相对应的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机制也必将进行重大的改革,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反思以往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状况,往往仅依赖于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然而为应付学业水平测试,往往是各校临考前加班加点补课,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个初中。反之,平时的教学随意松懈,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其实学业水平测试就靠最后那一个月。再加上学业水平测试的纪律远不能和中考相比,所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往往变了味儿。
一、新课改下学生评价的界定。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其它方面的评价当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因为学生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结果。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二、开展有效评价的手段。
(一)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做学生的知情人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对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育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它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
这一评价通常最容易被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所忽略。信息技术是门特殊的学科,由于家庭背景、以及以往教育所在地点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准备性评价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多年一线教学,有几下几点心得:
一是调查问卷、作品呈现
由于初中生源的地区差异,导致每个班级都有所谓“零起点”学生,同时也有一批具有熟练基础操作能力的学生。只有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才能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因此,在第一节课堂教学中以调查问卷形式,通过细致的问答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但仅仅是问卷调查并不够,教师除了要及早掌握学生的信息基本素养情况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出诊断并“对症下药”。笔者利用学生以往学习中积累的作品开展展示活动,为基础好的学生营造成就感,激发“零起点”的学生产生求知欲。
二是结对互助、任务分层
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机房座位的设置打破以往按教室座位或是学号就座,采用结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基础强弱的结对,如此座位设置可以实现学生的互助式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为基础较弱的学生做小老师,同时树立并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一方面,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因为“都会了”而去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另一方面,基础较弱的学生不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没弄懂就卡壳了,可以随时向旁边同学请教。同时,在任务的设置上,层次一定要鲜明,基础、提高和探究任务三个层次必须拉开档次并设置合理。基础任务以会考纲要为依据;提高任务增加拓展知识;探究任务培养学生创新。
三是特殊学生、特别对待
要善于发现特殊学生,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做学生的知心人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与准备性评价不同,过程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其实是信息技术教师一直有在做的,但确未真正实现评价的作用。
要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信息技术学科每节课基本都设置技能操作任务,但往往忽略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思考过程的记录。为此,新课改带来的一个新鲜事物——电子学习档案袋。它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记录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感受。电子学习档案袋里设有讨论区,教师完全可以把其好好利用,通过有关知识的深入思考、学生的个人感受、相关的热门话题等展开班级甚至年级的讨论,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网络日志即博客(Blog)的兴起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注册、设计版面到发表文章、管理文章,甚至上传照片,音乐,视频等,都是对驰骋网络世界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锻炼。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与不断改革中的中高考制度紧密接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们也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加紧推行“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引导,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的手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人有才智的思想,而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心胸开阔、豁达自信的一代新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钟柏昌,2003.02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董玉琦、解月光,2004.0
[3]陈志国,王芳,刘敏. 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
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机制也必将进行重大的改革,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反思以往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状况,往往仅依赖于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然而为应付学业水平测试,往往是各校临考前加班加点补课,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个初中。反之,平时的教学随意松懈,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其实学业水平测试就靠最后那一个月。再加上学业水平测试的纪律远不能和中考相比,所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往往变了味儿。
一、新课改下学生评价的界定。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其它方面的评价当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因为学生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结果。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二、开展有效评价的手段。
(一)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做学生的知情人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对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育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它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
这一评价通常最容易被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所忽略。信息技术是门特殊的学科,由于家庭背景、以及以往教育所在地点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准备性评价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多年一线教学,有几下几点心得:
一是调查问卷、作品呈现
由于初中生源的地区差异,导致每个班级都有所谓“零起点”学生,同时也有一批具有熟练基础操作能力的学生。只有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才能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因此,在第一节课堂教学中以调查问卷形式,通过细致的问答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但仅仅是问卷调查并不够,教师除了要及早掌握学生的信息基本素养情况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出诊断并“对症下药”。笔者利用学生以往学习中积累的作品开展展示活动,为基础好的学生营造成就感,激发“零起点”的学生产生求知欲。
二是结对互助、任务分层
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机房座位的设置打破以往按教室座位或是学号就座,采用结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基础强弱的结对,如此座位设置可以实现学生的互助式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为基础较弱的学生做小老师,同时树立并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一方面,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因为“都会了”而去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另一方面,基础较弱的学生不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没弄懂就卡壳了,可以随时向旁边同学请教。同时,在任务的设置上,层次一定要鲜明,基础、提高和探究任务三个层次必须拉开档次并设置合理。基础任务以会考纲要为依据;提高任务增加拓展知识;探究任务培养学生创新。
三是特殊学生、特别对待
要善于发现特殊学生,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做学生的知心人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与准备性评价不同,过程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其实是信息技术教师一直有在做的,但确未真正实现评价的作用。
要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信息技术学科每节课基本都设置技能操作任务,但往往忽略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思考过程的记录。为此,新课改带来的一个新鲜事物——电子学习档案袋。它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记录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感受。电子学习档案袋里设有讨论区,教师完全可以把其好好利用,通过有关知识的深入思考、学生的个人感受、相关的热门话题等展开班级甚至年级的讨论,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网络日志即博客(Blog)的兴起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注册、设计版面到发表文章、管理文章,甚至上传照片,音乐,视频等,都是对驰骋网络世界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锻炼。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与不断改革中的中高考制度紧密接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们也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加紧推行“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引导,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的手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人有才智的思想,而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心胸开阔、豁达自信的一代新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钟柏昌,2003.02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董玉琦、解月光,2004.0
[3]陈志国,王芳,刘敏. 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
- 【发布时间】2017/9/29 12:30:07
- 【点击频次】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