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研究

 

【作者】 梁智芳

【机构】 广西容县容西中学

【摘要】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作者通过加强与学生沟通,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合力打造优良班风;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其中;积极进行家校互动,与家长联合营造德育环境等方面,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分层次推进开展实践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初中生;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正文】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初中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要求。当代初中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后比较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思想较为活跃,敢于标新立异。同时,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普遍比较凌乱,特别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失去明确导向,出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指出:“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此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格外重要。因此,有效的德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差异化状况,德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及有层次推进,是每位初中班主任面临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传统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较为抽象而空洞,层次模糊且缺乏针对性,已难以适应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班级管理中,合理有效的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班主任承担着一定的课务,繁忙的教学任务有时让我们无暇顾及班级里的一些细微变化。而当学生出现问题需要教育时,不少班主任习惯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批评,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充分展开,更别提取得良好的效果了。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才想到教育他?是否应该将德育不断渗透到平时日常生活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需要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融入学生的生活,多和他们沟通。沟通能让人学会换位思考,沟通能增进老师们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在无形中避免学生有可能产生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同时,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愿意与学生亲近的。如平时课间经常坐到小组中间,和学生聊聊天,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学生会更信任老师,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烦恼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和老师探讨,和老师交流。这样,老师不仅掌握了学生的日常动态,还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善于换位思考”是教育理论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词语,如果我们有耐心经常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不然欲速则不达。如进行集体事务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利用课间沟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凡事经过民主决议,使教师思考更全面,避免武断,在学生中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
  二、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合力打造优良班风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它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班级应具有积极向上的核心文化,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不断促进班级文化健康发展。这种文化包括和谐、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还包括优良的班风、学风。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班级的精神面貌,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班级文化重在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需要关注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帮助很多孩子克服了“个人主义”。班级整体精神文明建设避免他们的“小集团化”。班级作为一个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载体,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富有深刻意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影响和展现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群体素质的高低,它可以使每位学生深受其益。班级文化需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如班级名称的创建、班旗班徽的设计、班歌班训的制定。班主任可以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管理中。如将班级名称设计为“启梦”,意蕴是梦想开启的地方;班训为“释放青春,斗志昂扬,我班最强,共创辉煌”。每一句话语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班级墙壁四周分别有多个小组的小组文化展示。同学们合力将班级打造成为一个环境典雅、优美的家。这些文化气息不断熏陶着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其中
  加快初中生德育工作改进和建设,还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以班级特色活动形式有机融入日常管理中。初中生本质上还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仅限于口头上的“说教”,是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的,学生往往“左耳进,右耳出”,至多也是“热度三天,自动退化”。想要达到集体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与班级特色活动分不开。坚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有利于让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班主任应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大胆将活动的策划放手交由学生,让学生去组织、去实践,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去感悟,从实践中去总结学习。通过集体活动,班级可以锻造一支强大的班级干部队伍,培养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学生。这里列举一些德育案例:《文明中学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明确想要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学生书写倡议书,签上自己的名字张贴在班级,时刻提醒自己,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在春游踏青活动中,我们进行长途拉练,参观了淮扬菜文化馆和西游记博物馆,同学们在春游活动中纷纷“争做环境小卫士”,不丢垃圾,确保每到一处把笑声留下,把垃圾带走。同时,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励志教育,鼓励同学们只带一瓶水;在青春读书活动中,我们班所有学生同读一本书,一段时间后,开展了“读书交流大会”、“诗词朗诵大会”等青春读书活动,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了班级良好的学风,并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四、积极进行家校互动,共建良好德育环境
  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地方,学校教育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与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初中阶段学生受家长影响较多,因此,在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家庭的影响。初中生有一定的自我发展需求,但是在家庭中,初中生往往是“劣势”一方,行为受到家长的制约和监督。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个性和人格发展,相反,很多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监管行为被“考试成绩”左右,他们过多地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有甚者,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品德教育回到家庭,被父母一盆冷水泼下而消失。因此,班主任应该利用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加强和学生家庭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方式实行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一个班级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有,加上各自生长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更显出各自差异。在《感恩———母亲》母亲节主题班会中,班级很多同学在课堂上都感动落泪,想到母亲的辛劳,母亲的不易,想要回家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然而节后,班里有位同学在家校联系本上跟我说道:“回家帮妈妈做家务被骂了,她只要我好好学习。”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家长的一些言行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形成致命打击,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再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都将难以保持。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学校德育的同时,必须将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家长,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网上学校”、“家长会”、“找部分家长交流”等方式,使家校合力,让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情感表现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将德育效果达到最佳。
  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班主任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班风,才能最终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7/9/29 12:40:12
  • 【点击频次】251